唐宗浩:「從小到大,父母從不拿我和唐鳳做比較」

「從小到大,父母從不拿我和唐鳳做比較」唐宗浩一句話,打破了眾人對於他與天才哥哥唐鳳關係的猜測。(圖/黃建賓攝,親子天下提供)

唐宗浩,最年輕數位政委唐鳳的弟弟,從小跟在唐鳳身邊長大,很早就得到一對一程式教育的啟蒙。唐宗浩也跟著成為這個自學家庭裡,最年幼的一員。成長過程中,全家人經歷了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唐家父母的心臟被淬練得很強壯,唐宗浩也因此被逼著成長,提前去思考:自己究竟是誰?將來要走什麼路?

唐宗浩,自主學習促進會資訊長,從小到大幾乎都在體制外就學,高中時期就出了一本書「另類教育在台灣」,多年來一直推動著國內的實驗教育和自學共學團。但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唐宗浩的名字,卻是因為先認識唐鳳。

唐鳳是國內第一位,也是最年輕的「數位政委」,從小就是天才,自學成為國際級的頂尖資訊高手。小四歲的唐宗浩,是唐鳳童年時期唯一的玩伴,他當時第一個設計的電腦遊戲「射氣球」,就是為了教會弟弟數學中的「分數」概念。

「他小時候跟我玩的很多遊戲,對我的數學概念,的確是有啟蒙的作用」,看似沒什麼情緒起伏的唐宗浩,有時也會神來一筆,幽默的說「當時是他陪著我玩沒錯,但相對來說也是我陪他玩。不然,誰陪他玩呢?」

天才的弟弟

求學時期的唐鳳沒有朋友,因為不管玩什麼益智遊戲,他都一定贏;別人還在讀著說明書,他已經弄清楚所有遊戲規則了。其他小孩不想跟他玩,只有弟弟不離不棄,「我不會討厭他啊,因為他可以講解給我聽,我就是負責聽的」,唐宗浩淡淡笑著說。

很多人羨慕唐宗浩,有一對開明的父母,和一個天才手足,豐富了他成長過程的養份;但也有人替他委屈,活在天才光環下,他自己的努力和天份,會不會被忽略?

被問到這樣的身份,究竟是驕傲多些還是委屈多些?唐宗浩一貫自在的回答「兩者都不會啊!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沒辦法去比較」,他也說,雖然從他有記憶以來,親戚朋友就告訴他,家中有個很厲害的天才,但從小到大「父母從不拿我和唐鳳做比較」,而且「因為我跟唐鳳『很熟』,也不會把他當天才來看」,在唐宗浩眼中,唐鳳就只是一個「勇敢面對自己、認真解決問題」的人。

16歲的唐鳳很早就離家創業,當時的唐宗浩因為家裡少了一個人,心中很失落,三不五時會跑去看看他「過得好不好」,可能帶個魔法牌去玩,或只是聊聊天,花了快一年時間才習慣。

少了重要玩伴的唐宗浩,從國中起參加「自主學習實驗計畫」,摸索出自己喜歡數學、喜歡寫程式、更喜歡教育的這條路。

為了教育,走上街頭的國中生

當年台北市北政國中正好展開一個實驗性質計畫,從國中到高中六年一貫,跳過高中聯考這個升學關卡,希望讓學生可以上到不一樣的課,從中「學到如何學」,然後自主決定在高中的最後兩年要做什麼樣的專題研究。唐宗浩是第一屆學生,他的父親唐光華、母親李雅卿當時也高度投入,分別為學生們開了哲學、青少年法律等多門課程。 (相關報導: 不去學校又怎樣?13歲台灣天才兒童自學驚艷全世界,成紐約大學史上最年輕錄取者! 更多文章

但突如其來的變化卻讓學生和家長措手不及。唐宗浩回憶,當時因北政校內實施「一校兩制」,引起一些比較與不滿,迫使台北市教育局決定喊停,「這讓我覺得很不合理也很憤怒」。他和其他同學、父母只好上街頭抗議,爭取走完原訂的六年計畫。「這應該是台灣第一次有國中生走上街頭」,唐宗浩苦笑著說,當時的他們對一成不變的教育體系很不滿意,數度衝撞,還意外成為「反髮禁先鋒」,這系列的社會運動也啟發了他的公民意識,想要改變台灣,他隱隱覺得教育改革會是自己可以做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