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JR東日本主辦的大型創新活動「GATEWAY Tech TAKANAWA 2025」於5月13日至14日在日本高輪Gateway City舉行,作為該地區都市更新計畫啟動後的首場大型國際級交流平台,活動以「邁向實現地球共益的共創盛典」為理念,邀請台灣無任所大使、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發表「邁向實現地球共益的訊息」主題演講。《風傳媒》會後專訪唐鳳,他指出,「假訊息」已不再仰賴「假內容」本身,而是透過大量幾可亂真的AI生成帳號進行輿論操控,民主國家應共創韌性網路空間。
在演講中,唐鳳指出,台灣2014年時政府信任度僅剩9%,社會深陷對政府的不信任之中,但同年爆發的太陽花運動,卻展現出由下而上的政策參與和共識形成的可能。他回顧,這場運動如何透過逐條直播審議與公開報告,使公共討論轉向建設性協作。唐鳳認為,這段經歷促使台灣日後發展出如Polis等數位民主平台,透過AI語意分群技術辨識社會共識,協助政策設計,並應用於Uber等爭議議題解方。
唐鳳:當前民主國家面臨AI生成輿論日益強大
唐鳳在會後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當前民主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是AI生成輿論與資訊混淆的能力日益強大。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僅9%的美國人認為AI對民主有正面影響。唐鳳警示,若民主制度無法提出有效回應,將讓威權體制藉此標榜效率優勢。

唐鳳以台灣為例,強調對策不在限縮民主,而是擴大參與,包括賦予未成年者公共議題設定權,從小培養公民意識,18歲的兒少族群雖未具投票權,卻能在學校自治、公共議題設定等層面及早參與,強化其公共性與民主素養。
以台灣防疫經驗為例 唐鳳:讓世界看見民主制度在危機仍展現彈性
唐鳳提到,台灣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不僅是公共衛生上的成就,也對全球民主社會提供了重要啟示,「當時我們有效反駁了某些專制政權的論點,認為只有透過封城、查禁言論等手段才能防疫成功。」他強調,台灣的經驗證明,即使不依靠專制手段,也能夠有效控制疫情,甚至表現得比專制體系更好,台灣在疫情期間推動資訊透明、開放資料以及數位工具的應用,讓世界各國看見了民主制度在危機中仍能展現彈性與效率。
唐鳳指出,台灣面對假訊息與境外資訊操作時,已轉向廣告實名制、數位簽章與身分驗證等機制,透過修法推動《電子簽章法》、《防詐條例》與數位身分憑證錢包(Digital Identity Wallet),在不洩露真名的前提下,驗證使用者身分,杜絕AI分身帳號的大量生成與操控,這些制度已獲歐盟、加州與日本數位廳關注,並開始跨境接軌。他認為,台灣疫情期間的經驗正是對威權防疫敘事的反證,證明民主制度在不犧牲自由與隱私下,亦能展現強韌的治理效能。

《風傳媒》詢問,關於過去8年間台灣面對假訊息與境外資訊操作挑戰的因應措施時,唐鳳指出,當今資訊操弄的樣態已大幅轉變,不再仰賴「假內容」本身,而是透過大量「幾可亂真」的AI生成帳號進行輿論引導,這類AI分身帳號的擴散,使傳統對假訊息的定義與防範方式逐漸失效。他表示,AI生成帳號雖不說謊,卻能有效操控社群氛圍,因此民主國家須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線上公共空間,目標不是防止技術發展,而是讓它成為所有人都能參與的民主工具。 (相關報導: 美中談判川普突提「統一」 黃揚明批總統府這舉動:此地無銀三百兩 | 更多文章 )
此外,唐鳳12日先後出席日本自民黨與立憲民主黨舉辦的政黨研討會,她指出,當前民主國家正面臨「分裂與仇恨如病毒般蔓延」的危機,並強調若能在日本與台灣等尚未惡化的地區建立有效制度,將有助於民主的「預防與治療」。在自民黨小泉進次郎主導的PMT研究會上,唐鳳以生成式AI如何促進政策制定為主題發表演說,小泉表示「從唐鳳身上獲得了日本有機會成為民主制度先進典範的啟示」。唐鳳隨後也參與立憲民主黨幹事長小川淳也的對談,小川強調「民主應建立在多元性而非一元性之上」,並盼與唐鳳攜手推動相關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