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於台灣時間14日傍晚揭曉。不同於其他獎項,經濟學獎並非依照諾貝爾本人遺囑設立。自1969至2018年,共有81人摘下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但女性得主只有1位,非白種人得主也只有2位,堪稱諾貝爾六大獎項中「最男、最白」的一座。
去年此獎項由兩位美國經濟學大師諾德豪斯(William Dawbney Nordhaus)和羅默(Paul Michael Romer)共獲殊榮,得獎理由是兩人分別將氣候變遷與科技創新融入長期總體經濟分析(long-run macroeconomic analysis),拓展了經濟分析的範圍。
BREAKING NEWS: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18 to William D. Nordhaus and Paul M. Romer. #NobelPrize pic.twitter.com/xUs6iSyI7h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8, 2018
Q.經濟學獎不是「正牌諾貝爾獎」?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包括物理學、化學、文學、生理學或醫學以及和平獎共五大獎項,從1901年起開始頒發。
但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由瑞典中央銀行(Sveriges Riksbank)在1968年成立300周年時出資,以「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s pris i ekonomisk vetenskap till Alfred Nobels minne)的名義增設,表揚經濟學領域的傑出研究者,並於隔年開始頒發。當時諾貝爾已逝世70多年。
雖然並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的五大獎勵領域,但經濟學獎和物理學、化學獎同樣由瑞典皇家科學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負責評選,並與其它5項諾貝爾獎遵循相同的規則──得主不超過3人、在該年10月依舊健在、提名資訊在50年內保密。

此外,經濟學獎得主也與其他領域得主一同出席頒獎典禮。典禮將於12月10日諾貝爾忌辰當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照慣例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親自頒發證書、金質獎章與900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2830萬元)的獎金支票。
Q.歷來最年長的經濟學獎得主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平均獲獎年齡為67歲,是所有領域中得獎者平均年紀最大的獎項。俄裔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在2007年以90歲高齡獲獎,當時是諾貝爾獎史上年紀最長的得獎者。這個紀錄直到2018年才被物理學獎得主、96歲獲獎的美國科學家艾許金(Arthur Ashkin)給打破。此外,原本在最高齡得主排行榜上居次的,則是2012年得獎的美國經濟學家沙普利(Lloyd S. Shapley),因創建穩定分配理論,在89歲時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Q.是否出現過夫妻/兄弟檔?
On #SiblingsDay, we celebrate the remarkable Tinbergen brothers. Jan Tinbergen received the 1969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and his younger brother, Nikolaas Tinbergen (Nico), was awarded the 1973 Medicine Prize.Read more about their childhood: https://t.co/1dJFfU1CIW pic.twitter.com/mmWe7Iwrlr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April 10, 2019
荷蘭經濟學家揚.廷貝根(Jan Tinbergen),1969年因為計量經濟學的成就獲得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弟弟尼古拉斯.廷貝根(Nikolaas Tinbergen)則是一位動物行為學家與鳥類學家,在1973年靠著動物行為研究拿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兩人是諾貝爾獎史上唯一的兄弟檔。

來自瑞典的貢納.繆達爾(Karl Gunnar Myrdal),在1974年以對貨幣政策的研究,和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共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他的妻子阿爾娃.繆達爾(Alva Myrdal)則因代表瑞典出席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CD),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Q.只有經濟學家能獲獎嗎?
事實上,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多次頒給「非經濟學家」。開創「納許均衡」概念、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主人翁納許(John Nash),在1994年因對「非合作賽局理論」(theory of non-cooperative games)的卓越貢獻獲獎,他是一位數學家。2009年以經濟治理分析獲獎的歐斯壯(Elinor Ostrom)是政治學博士,專長領域是公共政策,曾任美國政治學會(APSA)主席。此外,2002年的經濟學獎得主卡內曼(Daniel Kahneman)則是不折不扣的心理學家,因為將心理學的研究視野帶入經濟學領域而獲獎。

Q.有女性、黑人、亞洲人得過經濟學獎嗎?
September 29, 1979 Sir William Arthur Lewis became the first Black person to win a Nobel Prize in a category other than peace when he won the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 pic.twitter.com/tnzKMrqmKB
— Merrell R. Bennekin (@MerrellBennekin) 2018年9月29日
1979年摘下經濟學獎桂冠的路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來自加勒比海島國聖露西亞(Saint Lucia),是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的翹楚,更是目前唯一一位在科學領域拿下諾貝爾獎的黑人。前段提及的美國政治學家歐斯壯,在2009年成為經濟學獎史上首位、也是唯一1位女性獲獎者。
而印度籍的沈恩( Amartya Sen ),則在1998年以對福利經濟學的重大貢獻獲獎,是唯一的亞洲籍經濟學獎得主。目前尚無華人曾獲經濟學獎殊榮。
On September 29,1979, Sir William Arthur Lewis became the first African-American to receive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OTD #BlackFact pic.twitter.com/WiKsON3cN1
— Joyce Beatty (@RepBeatty) September 29, 2017
2019諾貝爾獎得主
生理學或醫學獎──賽門札(Gregg L. Semenza)、凱林(William Kaelin Jr.)、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
物理學獎──皮博斯(James Peebles)、麥耶(Michel Mayor)、奎洛茲(Didier Queloz)
化學獎──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吉野彰(Yoshino Akira)、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
文學獎──2018 年得主: 朵卡萩(Olga Tokarczuk);2019年得主:漢德克(Peter Handke)
和平獎──阿比(Abiy Ahmed)
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