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蒙特州無黨籍聯邦參議員桑德斯19日正式宣布,自己將投入2020年總統大選,由於他長期與民主黨團合作,因此可視為民主黨第12位表態的參選人。桑德斯在各項民調中領先群雄,這是他第二次角逐白宮寶座,2016年在民主黨內初選表現得意外亮眼,儘管之後未能出線,但仍成功炒熱全國知名度,其極左派政治立場也吸引不少民主黨人跟隨。
桑德斯宣布參選、坦承過往錯誤
77歲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是在家鄉佛蒙特州接受電台訪問時宣布參選,他19日清晨告訴佛蒙特公共電台(Vermont Public Radio):「我希望佛蒙特州的民眾最先知道此事。」
桑德斯宣布競選影片。
桑德斯2016年角逐民主黨提名候選時,發生了性別歧視風波,其女性助選幕僚遭到助選員性騷擾,桑德斯被質疑處理不當,此外其競選團隊內男女薪資不平等的狀況也被爆料出來,大損其形象。桑德斯19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坦承自己當時對性騷擾案件處理不慎,他說:「現在回想起來,有些人不應該被雇用,有些女性遭受了不應遇到的事情。」桑德斯表示自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會採取最強力的措施,來保護女性及其他任何人免於性騷擾。」
桑德斯自信表示:「我們會贏的!」他的政策主張與2016年參選時相似,關注貧富差距領域、種族平等與進步的外交政策,還有承諾普及全民醫療保險、免除大學學費,提高工薪階層的最低工資。他表示:「我們現正發生著這種事,國家和全世界有很多企業家,有種制度允許這些人累積大量收入與財富。…我相信人們天生有權享有醫療保險、最好的教育、乾淨的環境,以及像樣的工作薪資。」
桑德斯接受CBS專訪。
被罵「病態騙子」、「國恥」,川普回應桑德斯:他錯過了絕佳時機
在川普(Donald Trump)2017年剛上任不久時,桑德斯曾痛批這位新任總統是「病態的騙子」,「企圖帶領美國走向獨裁」,如今宣布參選,桑德斯再度砲轟川普是國家之恥、病態騙子,「我也認為他是個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仇恨同性戀者、仇視外國人者,他想靠著指責少數族裔,通常是沒有證件的移民,以取得廉價的政治利益。」
桑德斯還預測川普將如何攻擊自己,「總統會說桑德斯想把美國變成委內瑞拉。但桑德斯當然不想讓美國像委國一樣陷入可怕的經濟困局…桑德斯只想像其他國家學習,它們處理財富不均的方式比我們好多了。」針對桑德斯表態參選,川普同一天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個人認為他已經錯過了時機,但是我喜歡他,他在貿易方面很強硬。」

從政逾半世紀,2016年以1%差距敗給希拉蕊
桑德斯1941年出生,是波蘭猶太人後裔。從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畢業後,桑德斯在1971年開始參政,曾競選過參議員、州長,但都落敗。1981年,桑德斯競選柏林頓(Burlington,人口不到5萬人)市長,以12票之差擊敗對手。1990年,桑德斯當選眾議員,是1950年後首位進入參議院的無黨籍人士,連任8次。
桑德斯是無黨派人士,不過在國會長年和民主黨合作,2016年的民主黨內初選中,桑德斯以1%的票差敗給了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誰也沒料到這位白髮蒼蒼、不修邊幅的長者,竟會成為希拉蕊最強勁的挑戰者。此次桑德斯若獲得民主黨同意投入黨內初選,並當選的話,將成為美國史上最年長的總統。

12人宣布參選,民調顯示:桑德斯贏面大
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參選人士包含: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麻州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紐澤西州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明尼蘇達州參議員克羅布查(Amy Klobuchar)紐約州參議員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加州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長巴提吉格(Pete Buttigieg)歐巴馬時期內閣成員朱利安.卡斯楚(Julian Castro)前馬里蘭州眾議員德拉尼(John Delaney)夏威夷州聯邦眾議員加伯德(Tulsi Gabbard)知名心靈作家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台裔美國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

12名參選者中包括6名女性、非裔、亞裔、墨西哥裔等,桑德斯最為年長。近期多家美國民調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桑德斯是民主黨內繼前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之後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而且拜登尚未宣布參選。哈里斯民意調查(Harris Poll)去年12月所做的總統大選投票意向民調中,有意投川普的受訪者為37%,而願投桑德斯的人則有38%。
對於角逐民主黨提名的人選們來勢洶洶,桑德斯表示:「你仔細觀察民調的話可以發現,整個國家有很多人不滿意民主及共和兩黨,越來越多人以無黨派自居。民主黨如果未來想要做得更好,我認為他們應該多去接觸無黨派人士。」桑德斯還說:「我們不能以膚色、性取向、性別或是年齡來評判每一名參選人。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將社會推往消除歧視的方向發展,讓人們以能力、價值作為判斷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