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健保累計收支只夠健保八天支出所需。健保署長李伯璋坦承健保財務再亮紅燈,健保署不能視而不見。他強調,相較於調漲費率,制訂合理的部分負擔,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對健保永續經營是更重要的事。
健保二十五歲生日前夕,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八九.七%全民支持滿意度!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健保財務隱憂卻已步步進逼。
根據健保過去財務統計及未來財務預估,若持續採用現行四.六九%健保費率及一.九一%補充保費費率,二○二一年健保收支不但將連續第五年出現赤字,累計收支更將僅剩一三八億元,相當健保八天支出所需。到了二二年,更將出現十年來首度累計虧損,且高達一○四七億元。
台灣人均就診次數為已開發國家三倍
健保署長李伯璋坦承,健保財務再度亮起紅燈,健保署若視而不見,那是不負責任。

雖然他也認為,調漲費率需要中央支持、與各界廣泛溝通、取得健保會委員同意,更要體察政治氛圍,但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對健保永續經營是更重要的事,「職責所在,我已向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報告,健保費率調漲是健保今年就必須啟動與面對的議題。」他說。
人口快速老化、新藥研發日新月異,近年台灣健保總額以年成長率四%持續成長,二○年健保成本近七千億元,更較十年前增加一.五倍。然健保還是入不敷出,因為健保就醫的可近性,讓部分民眾養成逛醫院的壞習慣。
以一九年為例,全國二三七七萬被保險人全年看診次數累計達三億六五二九萬次。也就是說,一年三六五天不但每天平均有一百萬人在醫療院所就醫,每人每年就診平均次數十五次以上,更是已開發國家的三倍。
民眾這麼「捧場」,對健保財務是難以承受之重。健保合約醫院門庭若市,醫師一年到頭病人看不完,應該非常開心吧?
事實不然。問題出在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並未做到「量出為入」,支出明明一年比一年多,決定收入多寡的費率及各項部分負擔額度卻不動如山,導致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拿到的健保點值也大幅縮水。

舉例來說,健保原核定盲腸手術執刀醫師可獲給付一萬五千點,但當總額支出遠大於收入,原本一點一元的點值就可能縮成○.九元甚至○.八元,醫師實際拿到的金額也就只剩一萬兩千元到一萬三五○○元。這也解釋了為何健保民意支持滿意度直逼九○%大關,醫界健保滿意度卻只有三三.七%。
民眾對健保的要求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一方面民眾高度仰賴健保,另一方面卻不願調漲健保費率與部分負擔,導致健保開辦以來,完全沒有財務危機的時刻屈指可數。
「雙降」一年就出現赤字
唯一的例外是一六年一月,健保因累計收支餘絀連續第四年出現盈餘,且二四七四億元已達健保五個月安全準備金,健保會做出健保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費率雙降」(薪資費率由四.九一%降為四.六九%,補充保費費率由二%降為一.九一%)的決議。但好景不常,調降費率隔年的一七年,健保收支餘絀就出現九十八億元赤字。

李伯璋說,健保會提出費率雙降案時,健保署內部經財務精算,就已預估一旦實施,健保恐撐不了多久就又得調漲費率。 (相關報導: 新新聞》國泰搞「院前診所」,躲健保輕症門診年減2%新規範 | 更多文章 )
但收支連動、財務平衡是二代健保修法的重要精神,只要能建立更有效率的管理機制,在健保財務有餘裕時即時反映調降費率,健保署也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