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特定罪犯引渡至中國大陸審判的《逃犯條例》修正草案,12日繼續在香港引發抗爭。香港立法會與政府總部所在的金鐘一帶,當天一早就被示威者「佔領」,幾條主要幹道都被身穿黑衣的群眾塞滿。立法會主席雖然宣布延後開議,但抗議民眾仍不滿意,下午3點過後開始衝撞防線,試圖衝進立法會。警方動用胡椒噴霧、催淚瓦斯反擊外,甚至以布袋彈、橡膠子彈還擊,現場陷入混亂,也有民眾中彈流血,至少72人送醫。
什麼是「布袋彈」?
「布袋彈」是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所配備的武器,需要搭配雷明登870泵動式霰彈槍使用,射程約為5到20公尺。「布袋彈」的彈頭由特別製造的布袋,裝載100至120粒金屬鉛粒,在射程拉遠時不具致命性,常用於驅散群眾。不過由於彈體是金屬製,近距離發射恐仍有相當驚人的殺傷力。


反對《逃犯條例》修法的群眾從12日凌晨起群聚金鐘主要幹道,表達「反送中」的立場。上午雖有零星衝突,但仍屬和平示威。由於立法會完全被群眾包圍,立法會主席以簡訊通知議員暫緩開議,開會時間會再另行通知。消息傳來後,現場示威者情緒高昂,大喊「撤回」(修正草案)。

由於12日的抗議行動並沒有特定的組織者,參與民眾多是自發參與、並以網路相互串聯。中午過後,網路盛傳下午3點將是「撤回」草案的最後期限,若港府堅持到底,將會採取更激進的行動,不排除衝進立法會、癱瘓更多道路、包圍政府官員宅邸等。3點過後,立法會雖仍未正式開會,但港府也沒有宣示撤回草案,示威者的行動果然開始升級。


根據香港《明報》與《蘋果日報》報導,帶著塑膠頭盔的示威者下午3時許舉起雨傘、路障,開始向政府總部及立法會方向推進,地面群眾高聲呼籲「要傘」,站在天橋上的群眾則將傘拋給地面推進者。在夏愨道及添華道交界,群眾與警方緊張對峙後,陸續向警員拋出雜物,警方則以胡椒噴霧、催淚瓦斯還擊,也有警員以警棍攻擊示威者。根據港媒拍攝畫面,警方於立法會示威區至少開了三槍,據報有民眾中彈流血、其中一名中學生倒地後昏迷不醒,但香港《蘋果日報》稍晚稱昏迷的傷者是幫媒體運送器材的司機。
港府醫院管理局(醫管局)12日晚間表示,截至22時,共72人(50男22女)受傷,分別送往7間醫院治療,其中2人情況嚴重(均為男子)、19人情況穩定、41人出院、10人情況不詳。傷者最年輕的只有15,最年長的66歲。
警方在數度強勢驅散行動後,立法會外第一線的群眾也開始向後撤,警方得以重新控制立法會周邊。香港警務署署長盧偉聰稍晚召開記者會,確認警方已使用橡膠子彈、催淚彈及布袋彈,並宣佈當天的示威行動為「暴亂」,呼籲民眾不要靠近金鐘,強調「示威者再不停止,可能終身後悔」。泛民主派議員傍晚則表示,已收到立法會秘書處「今日不舉行立法會大會」的通知,至於何時召開會議,仍需等待立法會主席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