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專訪》詩人吳晟:我回到書桌,是為了再走上街頭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作家吳晟向《新新聞》介紹自己對於土地觀察的筆記,並說,人們必須理解到,林木包含降溫、保水、保濕等功能,是現代水泥建物無論如何都無法取代。(陳品佑攝)

以〈負荷〉一詩為世人所知的詩人吳晟,今年已經78歲了,這些年來他始終以田野、鄉土為主旨創作不輟,更少有缺席中台灣的土地運動,如今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他還年輕》歷經3年拍攝後即將上映,他接受《新新聞》專訪時透露,自己目前正以種樹為主題進行創作,趁著自己還有體力時,「看最後能不能為台灣自然環境再衝一波。」

訪問一開始,吳晟便拿出厚厚的3大本資料夾擱在木椅上,裡頭不是詩作,是數十年來積累不斷的剪報,沒有實體可剪的網路報導,甚至一字一句抄下。他拿起其中一頁朗誦出來:「全台違章工廠或未登記工廠數量近6萬4000家,這些工廠都占用農地又不受環保法規約束,對糧食生產與食安造成相當大的威脅,2001年起……」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