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界最高殊榮「普立茲獎」4日宣布2020年得獎名單,今年首度頒發「聲音報導獎」,由《洛杉磯時報》和Vice News合作的播客節目《美國人生》獲得,而《安克拉治日報》與非營利組織ProPublica合作揭露阿拉斯加州的性暴力問題,贏得公共服務獎。非新聞類獎項部分,50歲小說家懷海德成為第4位二度抱回小說獎的作家,也是首位拿過2次該獎項的黑人作家。
時隔3年再度抱回小說獎
懷海德2017年以《地下鐵道》(暫譯,The Underground Railroad)首次贏得普立茲小說獎(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時隔3年再度得獎,獲獎作品《暫譯,黑人男孩》(The Nickel Boys)描述實施《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的佛羅里達州,1名黑人男孩因搭乘贓車去大學上課,結果被抓進黑人矯正所「黑人學院」(Nickel Academy),他在所內遭受不當對待,最後友人替他伸張正義。

《黑人男孩》訴說的故事源自佛羅里達州矯正學校「多齊爾男校」(Dozier School)真實事件,擁有111年歷史的該校充斥虐待、性侵所內少年的醜聞,州政府2011年6月永久關閉該校,隔年在校園內發現55具遺體。懷海德2014年得知此段歷史,但寫完描述黑奴的《地下鐵道》,原本不想撰寫「沉重故事」的懷海德,因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而寫下《黑人男孩》。

揭露社會資源不均、移民問題
懷海德得知獲獎消息後,透過出版社Doubleday表示,能夠得獎「相當瘋狂」,「我當然感到很榮耀,我希望能以此提高對小說真實事件的認知,即多齊爾男校事件,讓受害者及他們的故事不被遺忘」。同樣3年二度抱回小說獎的作家還有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和厄普代克(John Updike)則是隔了近10年才再次得獎,不過懷海德是至今唯一的黑人。
《安克拉治日報》(Anchorage Daily News)與ProPublica合作進行1年的調查,揭露阿拉斯加州有「雙層」刑事司法體系,即住在偏鄉地區的原住民族較難有管道接觸執法單位,且當地的性犯罪者人數是全美平均值的4倍。另外,普立茲首度頒發聲音報導獎(Audio Reporting),播客(podcast)節目《美國人生》(This American Life)以其中1章〈出走人群〉(The Out Crowd)贏得殊榮。
We're thrilled to announce that we just won the very first Pulitzer Prize ever given for audio journalism for our show “The Out Crowd,” on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Remain in Mexico” policy. https://t.co/Yf8rmDx87n
— This American Life (@ThisAmerLife) May 4, 2020
反送中、喀什米爾照片得攝影獎
《美國人生》講述川普的反移民政策「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對尋求庇護者的影響,而《洛杉磯時報》調查記者歐圖爾(Molly O’Toole)訪問美墨邊境執行法規的庇護官員,以及曾報導墨西哥父親與犯罪集團談判,要贖回被綁兒子的Vice News自由撰稿人葛林(Emily Green)一起播出〈出走人群〉。《紐約時報》可說是最大贏家,囊括調查新聞、國際新聞和新聞評論獎。
《紐約時報》贏得國際新聞獎的報導,跨越烏克蘭、馬達加斯加、保加利亞、利比亞及中非共和國,揭露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全球間諜行動。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Louisville)地方媒體《信使報》(The Courier-Journal)獲得即時新聞獎;《華盛頓郵報》抱回釋義性新聞獎(explanatory reporting);《巴爾的摩太陽報》(The Baltimore Sun)拿下地方新聞獎。
Here's the full list of this year's Pulitzer Prize winnershttps://t.co/wAIBOhUKB5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May 5, 2020
此外,美聯社3名攝影記者以「喀什米爾危機」獲得專題攝影獎,該事件是指印度中央政府2019年8月決定撤銷喀什米爾維持近70年的特殊地位及高度自治權,引發當地反彈而造成危機。路透則以香港「反送中」示威者遭到中國鎮壓的照片,贏得即時新聞攝影獎。
普立茲獎1917年由媒體大亨普立茲(Joseph Pulitzer)成立,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運作,每位得獎者有1萬5000美元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