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上映,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指導,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主演的電影《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是對岸改革開放以來在大陸第一部拍攝的美國好萊塢電影。筆者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電視上觀看了這部電影,覺得非常之感動,尤其是看到當年還是童星的「黑暗騎士」克里斯汀貝爾那對飛機的真誠感情,與筆者有極高的共鳴。
《太陽帝國》以英國小說家巴拉德(J. G. Ballard)的童年回憶為基礎,他本是英國商人的孩子,隨父母親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卻不幸遇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最後跟著家人一起被日軍關到上海龍華集中營(電影劇情是他與父母親分離),直到日本戰敗才重獲自由。年幼的巴拉德沒有國族意識,只存在著對飛機的狂熱,哪款飛機強他就想參加哪一個國家。
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是日本海軍的零式艦上戰鬥機,巴拉德一度產生加入日本海軍的想法。甚至當他被送到關押英美僑民的龍華集中營,看到旁邊龍華機場的零式戰鬥機時,還忍不住向日本海軍飛行員敬禮。看在很多受到日軍虐待的盟軍戰俘,還有兩岸抗日同胞的眼中,這位英國小朋友真是喪權辱國。
直到1945年1月17日,P-51野馬機從贛州與遂川兩座中國內陸的基地起飛,對上海實施遠程空中打擊,並頻頻飛越龍華機場上空,當著巴拉德的面把零式戰鬥機打爆之後,他心中最喜歡的飛機馬上就變成了野馬機。於是就有了電影中最經典的畫面,巴拉德對著飛越龍華塔的P-51高呼「空中的凱迪拉克」(Cadillac of the Sky)。
一瞬間,他又從零式戰鬥機的追隨者變成了「飛虎迷」,當然無論日本還是美國都不是他的祖國,這位英國小男孩的認同比今天台灣的藍綠選民還要錯亂。《太陽帝國》終究還是從西方人的角度看待太平洋戰爭下的中國,那麼這部電影有沒有華人或者中國視角的對照組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七年前就在大陸上映的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
大陸1980年拍攝的《一個美國飛行員》,實為《太陽帝國》的中共版本續集。(作者提供)
乏人問津的《一個美國飛行員》
從《太陽帝國》的劇情來看,至少有一架P-51野馬機在空襲龍華的過程中被擊落,而且還有飛行員跳傘。《一個美國飛行員》就是從這位跳傘飛行員的故事開始談起,電影提到這位飛行員落地後先獲得忠義救國軍,即國民黨系統游擊隊的「楊司令」營救。然而在這部電影裡面,「楊司令」不只不是什麼正派的抗日英雄,而是比日軍還要可惡的最大反派。
《一個美國飛行員》對忠義救國軍的評價,基本上延續樣板劇《沙家浜》的精神,將他們形容成表面抗日,私底下勾結日軍的「偽軍」。這位「楊司令」自然不例外,他很快就在「坂田隊長」施加的壓力下妥協,準備把被營救的飛行員賣給日軍。所幸「偉大光榮正確」的新4軍戰士及時殺了出來,不只營救了美國盟友,還俘虜了「坂田隊長」。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軍人的投降潮─兼談孫良誠將軍
|
更多文章
)
過了30年後,到了日本與美國都和中共關係正常化的70年代,年邁的美國飛行員與「坂田隊長」一起回到中國,向營救與「改造」了他們的新4軍老戰士致意。連日本人都成了好人,唯一沒有變好的就是代表國民黨的「楊司令」。畢竟1980年兩岸尚處「漢賊不兩立」狀態,且距離中共「實事求是」面對抗戰歷史還有四年時間,會這樣拍國民黨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雖然特效遠不如《太陽帝國》,且當時大陸尚未對外開放,連飾演美國飛行員的都是中國演員張勤道,不過《一個美國飛行員》大體上是建立在真正的史實上。根據筆者在美國空軍服務的朋友Daniel Jackson提供的美軍空地救援組(Air Ground Aid Section)檔案,《太陽帝國》與《一個美國飛行員》都是以1945年1月20日的空襲為背景所改編。
當天從江西遂川出發的第118戰術偵察機中隊以野馬機空襲龍華機場,他們機身上著名的「黑色閃電」(Black Lightning)塗裝給巴拉德留下深刻印象。野馬機在龍華機場上空,遭遇到五架隸屬第951海軍航空隊上海分遣隊的零式戰鬥機攔截。第951海軍航空隊以佐世保為基地,派在上海的分遣隊主要是保障中國海上運輸線與支援沖繩防衛為任務,根本沒做好抵禦野馬機的準備。
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實有兩名
即便上海分遣隊有性能比零式戰鬥機更好的雷電戰鬥機,但是他們的飛行員已普遍不如美軍,起飛升空的下場自然是只有給野馬機增加戰果。帝國海軍承認當天有三架零式戰鬥機遭擊落,兩名飛行員死亡。不過第118戰術偵察機中隊執行任務的P-51C仍有兩架被打下,當然不是被零式戰鬥機打下,是被地面防空砲火打下。
被擊落的飛行員有兩位,一位是托列特(Harold B. Tollett)中尉,一位是蓋亞(Glenn J. Geyer)少尉。他們倆人分別為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游擊隊所營救。托列特中尉被新4軍淞滬支隊轉交浙東縱隊,於5月1日送到浙江臨海移交給空地救援組。之所以拖了快五個月才被交還給美軍,是因為浙東縱隊向國民政府浙江省保安第4團黃士韓團長移交托列特中尉的時候,提出開收據的要求。
而重慶國民政府在1941年的「新4軍事件」過後,已不承認任何新4軍部隊的合法性,所以黃士韓團長不願意違抗中央指令開收據給共軍。可按照中央政策,也不能怠慢對美國飛行員的營救,於是在3月29日對浙東縱隊據點實施了強攻。國共在美國盟友面前大打出手,讓托列特的處境格外尷尬,根據中共方面的史料,他甚至差點拿槍射擊要來營救他的保安團成員。
不只出現了美軍與共產黨一起射擊國民黨的畫面,而且大陸史料還指出後來托列特在對中共官兵的演說中痛斥了國民政府的「不抗日」,還強調若美軍登陸中國沿海,會把日軍、南京還有重慶等三大「反動勢力」一起除掉。到底托列特是否有發表這些違反美國政策的言論,甚至於對美國的盟友開槍射擊,一切都只有來自中共官方的敘述,真相直到今天無法查明。
射擊保安團應該是不可能,但是為了在新4軍的「戒護」下求生存發表一些言不由衷的談話是有可能的。總之後來美軍開了收據給共軍,托列特也順利脫離了共軍控制。或許托列特中尉經歷了四個多月來的折騰,對從他被擊落到獲救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不願意詳談,空地救援組對他的紀錄寫得非常簡單明瞭,很多重點沒有寫出來。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軍人的投降潮─兼談孫良誠將軍
|
更多文章
)
蓋亞少尉在1945年1月20日被打下的P-51C,照片可證明《太陽帝國》也犯了錯誤,在劇情中用上了當時118戰術偵察中隊尚未正式換裝的後期型P-51D。(作者提供)
《一個美國飛行員》的大反派是忠義救國軍的「楊司令」。(作者提供)
真實的「楊司令」登場
反而是在空地救援組對另外一位飛行員蓋亞少尉的紀錄中,稍微提到了托列特的情況,原來他們兩人在擊落後都是先被忠義救國軍營救的。營救他們的是忠義救國軍馬丁行動總隊的副隊長丁錫山將軍。既然是副司令,那就一定有個正司令存在,馬丁行動總隊的總隊長為戴笠的親信馬柏生,可見這支部隊分別是以正副主官的姓氏命名的,不是為了紀念某個叫馬丁(Martin)的洋人。
空地救援組對蓋亞少尉的調查報告指出,托列特中尉是在被丁錫山營救後不久,遭到共產黨游擊隊劫去了。就如同《一個美國飛行員》演得那樣,本來其實托列特是可以跟蓋亞一樣,直接透過效忠國民政府的地下游擊體系重回美軍懷抱。結果被新4軍來了一個「神救援」,硬是比蓋亞晚了兩天才被移交給空地救援組。
可見所謂「楊司令」勾結敵偽陷害美國盟友的指控完全是謊言,因為如果丁錫山真的私通日軍,大可把蓋亞少尉送給「坂田隊長」。事實上蓋亞不只沒有被出賣,而且還與丁錫山成為了好朋友,兩人脫離日軍控制區後,還時常一起打鳥取樂。後來蓋亞也在丁錫山介紹下,認識了馬柏生還有另外一個在江南打游擊,外號「張阿六」的忠義救國軍海上游擊支隊司令張鵬飛。
三位游擊領袖都是叱吒浦東的風雲人物,都有一些青幫背景,絕對不是我們所認知中的正派人物。尤其丁錫山,他對中央政府的忠誠度確實不如他的總司令馬柏生,也確實有投降汪精衛政權,甚至於被任命為和平建國軍第12路軍中將司令的紀錄。只是等到日軍敗象披露之後,丁錫山將軍又起義歸來成為了忠義救國軍,更沒理由出賣即將成為戰爭勝利者的美國盟友。
所以如果托列特中尉沒有被新4軍劫持,他大概會跟蓋亞少尉一樣在4月29日回到美軍懷抱,不會有那麼多折騰。但《一個美國飛行員》也並非全是胡扯,丁錫山確實當過「偽軍」,也勾結過日軍,只是他偏偏沒有出賣過美國飛行員給日軍。《一個美國飛行員》所真正沒有拍出來的,是丁錫山真正的幕後大老闆其實並非戴笠,而是中國共產黨。
「楊司令」的真面目,實為死在國軍手中的中共「烈士」丁錫山。(作者提供)
真正的中共同路人
原來丁錫山在起義回歸忠義救國軍以前,曾經被日軍識破,遭到憲兵隊逮捕下獄。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後來重獲自由,與軍統局接上後被委任為忠義救國軍馬丁行動總隊副隊長。中共方面的說法,是他們從獄中救出了丁錫山。可這個說法本身就有疑點,首先共軍沒有能力從戒備森嚴的監獄中救出丁錫山,所以更有可能是日軍在共軍要求下主動釋放他的。
透過潘漢年與76號領導人李士群的關係,釋放個丁錫山回到忠義救國軍從事破壞,當個「紅色偽軍」或者「白皮紅心」也非不可能。在筆者看來,丁錫山就算不是「匪諜」,至少也絕對是同時替重慶、南京與延安服務的三面間諜。他對蔣中正確實沒有什麼忠誠,但浦東的國共兩支抵抗勢力反而能在丁錫山圓滑的調解下,維持相安無事的局面。
雖然共軍仍會搶丁錫山營救的飛行員,但比起浙江省保安第4團和浙東縱隊直接大打出手,馬丁行動總隊與淞滬支隊還算能做到互不侵犯,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馬柏生、張鵬飛與丁錫山都並非真正的黃埔系軍人,而是青幫或者海盜,追求的更多是如何在敵後生存,對反共沒太大興趣。只是到了國共全面翻臉的1947年2月,丁錫山還是公開「出櫃」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員。
丁錫山本來也想勸馬柏生跟他一起投共,因為戴笠在1946年3月17日摔飛機去世後,陳誠整肅忠義救國軍,將他們縮編為交通警察,導致大批忠義救國軍官兵倒戈共軍。但馬柏生仍忠於國民黨,學習湯恩伯將軍舉發陳儀般向政府舉發了自己的老部下,導致丁錫山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蘇浙邊區遊擊縱隊遭國軍包圍。最終丁錫山在1948年2月18日試圖突圍時,遭到國軍擊殺。
於是丁錫山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英烈」,類似於秋瑾與林覺民在中華民國的角色,換言之,《一個美國飛行員》醜化的不是國軍,而是中共自己的「開國英烈」甚至於地下黨。丁錫山當然不是唯一獲得此待遇的「白皮紅心」或者地下黨,因為就算是《沙家浜》的大反派「胡司令」,原型人物同樣出自共產黨軍隊,差別只是在於他後來與中共翻臉了而已。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軍人的投降潮─兼談孫良誠將軍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