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之際,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也在共享同一輪明月,共慶同一個節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的中秋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自有特色,各有不同。
日版萬聖節
「月見小偷」是日本很有特色的中秋賞月習俗之一,即在中秋這一天,允許小孩子偷竊祭月的供品。 據說,祭月的芋頭和糰子等供品被偷走是很吉利的事,這樣做農戶反而會豐收。而且,孩子被認為是來自月亮的使者,所以特許他們偷走供品。偷吃了供品的孩子被認為會成為有錢人,而且連偷7家最為吉利。
突然ですが、明日は十五夜ということで質問です!「あなたの街に【お月見どろぼう】はいますか?」お月見どろぼうって何??と思った方も是非クリック!#十五夜 #中秋の名月 #お月見 #お月見どろぼう #お月見泥棒https://t.co/ijdvIlXTiW
— ウェザーニュース (@wni_jp) 2016年9月13日
孩子們常用尖端帶有釘子或是鐵絲的長桿吊走糰子、栗子、柿子、芋頭、糖果等供品, 所以大人特意將供品放在走廊等容易被偷走的地方,即使看到孩子偷也假裝沒看見。 由於與農業豐收聯繫在一起,所以如今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山梨縣、愛知縣、東京都、三重縣、奈良縣、大阪府、鹿兒島縣、大分縣等地的農村,依然保留著這種習俗。
現在一些地方的孩子依然會邊喊著「請大家賞月」、「我是月見小偷」,邊到各家去收集糖果,因此也被稱為日本版萬聖節。
越南兒童節
越南的中秋節也是兒童節。 這是因為在越南,中秋節之前父母們處於農忙之中,缺少陪伴孩子們的時間,而中秋節就是農忙之後為補償孩子們所設立的節日。 按照當地習俗,家長們會送給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和零食,其中燈籠必不可少。
Mid-Autumn Festival is hel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with full moon at night.#Vietnam pic.twitter.com/lc0X782LY7
— VietNam (@WelcomeVietNam) 2016年9月14日
越南首都河內古街中的梁文幹街、魚炙街是專門售賣兒童玩具和裝飾品的街道,這個時候就顯得格 外熱鬧,幾乎每個家長和孩子手中都會拿著新採購的燈籠和玩具。 除了玩具和零食外,越南許多城市的街道、社區還會舉辦各種親子活動。
北韓:圍著祖先骨灰盒野餐
每年的中秋節是北韓的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北韓民眾都以家庭為單位,帶著各種飯菜、食品到祖墳掃墓祭祀。 有的家庭祖上沒有墳墓,就把先人的骨灰寄存在市內各區的遺骸保管所。每到中秋這一天再到保管所將祖先的骨灰盒暫借出來,帶到山間田野或河邊,席地而坐,擺放好豐盛的食物,一家人圍著祖先的骨灰盒開始野餐。
很多北韓民眾手裡捧著骨灰盒,正面露出親人的照片;有的用布裹好,或裝在塑膠袋中,或放在小推車內。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家人團聚溫馨。 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在世之人向逝者表達敬意和緬懷,對祖先講述生活中取得的各種成績,與先人分享喜悅。
在古代北韓,中秋節(北韓叫「秋夕」)是慶祝豐收的重要農家節日,人們用新收割的稻米做出新鮮米飯,到祖墳前傳達秋收的好消息。
新加坡:玩「中秋博餅」遊戲
除了與家人一起賞月慶中秋,新加坡廈門公會等機構還會聯合舉辦國民融合千人博餅慶中秋晚會。 「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節慶活動,相傳是鄭成功屯兵時為解士兵中秋思鄉之苦 、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一種投擲骰子的遊戲。
中秋博饼!恭喜奶奶得状元!曾经在厦门混过的各位是不是觉得亲切?祝大家伙儿中秋快乐!/::D pic.twitter.com/eeW7yNanq7
— Lin Ye Wei Yu (@yuye0913) 2014年9月7日
這種遊戲以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能否中獎。早期下南洋的華人將這一習俗帶到了新加坡。 國民融合千人博餅慶中秋晚會今年已是第九屆,活動由民間社團牽頭組織,邀請政府官員參加、與民同樂。不僅華裔參與「博餅」遊戲,印度裔、馬來裔居民也會加入。
馬來西亞:提燈籠遊行
在馬來西亞,中秋節可謂是除春節以外的第二大華人節日。經過長期發展演變,馬來西亞的中秋習俗與中國已有很多不同。人們除了吃月餅外,最重要的活動是提燈籠遊行。 中秋節前夕,馬來西亞著名的華人聚居地檳城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遊行隊伍中的舞龍舞獅必不可少,孩子們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拉著媽媽的手穿行其中 。
bernamadotcom: Tanglungs 'Light Up' Jalan Bukit Bintang for Mid Autumn Festival https://t.co/GzXophKe9y pic.twitter.com/jfiJWeUZym
— Malaysia News (@Malaysia_Latest) 2016年9月11日
只見燈籠樣式繁多,不少都帶有濃濃的中國風。今年最紅的燈籠圖案是源於日本動漫《 精靈寶可夢》中的衍生形象,帶有皮卡丘圖案的燈籠尤其引人注目。 除了華人參與外,燈籠遊行隊伍還吸引了一些馬來人和印度人來湊熱鬧。一位馬來人告訴記者,這是互相尊重不同種族文化的體現。
泰國:男扮女裝
泰國的中秋習俗不少仍沿襲潮汕風俗,但泰國華人也發展出自己的慶祝活動。 在曼谷唐人街,每年都有拜月活動,時間一般在日落後至次日淩晨,不少曼谷市民都會前去參加祈求好運。據說,一些表演中還有泰國男子穿著女性漢服給大家助興。 據當地華人阿卡拉蓬介紹,除拜月儀式外,那空沙旺府華人還會在當地的本頭公媽廟舉辦「選觀音」活動,即選出一名妙齡女子穿上觀音的服裝為大眾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