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地利,竟有70%青年讀技職學校、當學徒!旅外求學的她道出東西方教育最關鍵差異

奧地利人認為:不論是升學教育或是技職教育,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路,才是最重要的。(示意圖/natureaddict@pixabay)

台灣這麼想:大學生滿街都是,如果沒有念大學、科大,根本比不過其他人。

奧地利這麼說:不論是升學教育或是技職教育,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奧地利是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所有的公立學校都是免學費(話雖如此,奧地利學校還是很狡猾,都會設很多名目讓家長掏錢的),政府也對本國大學生進行慷慨的學雜費補助。而奧地利的私立學校數量約佔全國9%,多半為教會辦學,學費幅度也很大,從約每月八十歐元(約台幣三千元)到五百歐元左右(約台幣一萬九千元)不等。

奧地利不怎麼盛行放學後去補習班,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就是問老師不然就是上幾堂家教課。在我中學時期,全年級沒有人去補習,雖然城裡有開設幾家補習班,但因為需求很低,規模都很小,奧地利學生的「補習」,大多也是小班制或安排家教。

【奧地利教育思維】多元化的奧地利中學制度,讓學生擁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奧地利是九年義務教育,屬於非常早就進行分流的國家,小學教育只有四年,小學畢業後,主要有以下中學學制可以選擇:

選擇1「普通高級中學」,簡稱「普中」(AHS)

八年一貫,相當於台灣的小五到高三。前四年為「低年級」,後四年為「高年級」。要進到普中必須看學生的成績單,學校會因程度篩檢自己想要的學生,所以在奧地利人眼中,相當於升學學校,畢業生多半也會繼續念大學(85.8%的普中畢業生,在畢業後的三年內會進入大學就讀)。

普中又分為以下幾個種類:「文理中學」(文科理科並重,實務上是以文科為主)、「理科中學」(著重在自然科學及數學)、「人文中學」(著重在古希臘文、拉丁文和哲學課程)、「經濟理科中學」(著重在經濟學和生命科學)。

選擇2 「新式中學」,簡稱「新中」(NMS)

四年制,相當於台灣的小學五年級至國中二年級。這是奧地利二○一二年在教改途中推出的新學制,基本上是四年舊學制「主要中學」(Hauptschule)的改良版本,多半是給成績較一般,或是想要盡早就業的孩子就讀。在課程上,新中的要求也沒有普中嚴格,也有大量家政課及手工藝等實用課程。

我的中學母校很特別,同時有「普中」制度下的文理中學,也有「新中」的班級。

我自己的中學之路就是先念新中(當時的學制還叫做「主要中學」),後來再升上普中的高年級(等同於台灣的高中)。

普中低年級生跟新中學生,都是十到十四歲左右的學生,不少普中學生趾高氣揚,瞧不起我們。就連老師的稱謂,在這兩個教育制內都不同:新中學生稱老師為「老師」,而普中的學生稱他們的老師為「教授」。我從新中畢業時,因為成績很好,得以免試升上普中高年級,當時,班上除了我,只有三位同學進入普中高年級。剛開始,普中同學對新中來的學生,態度都有那麼一點瞧不起,後來相處久了,才漸漸好轉。 (相關報導: 西方人完全沒有婆媳問題?她道出奧地利生活見聞,其實惡婆婆比台灣還誇張啊 更多文章

04.jpg
圖/小樹文化

誰說唯有念書,長大才有出路?

奧地利的經濟與各種產業發展蓬勃,尤其以工業科技更為興盛,在歐盟國家裡,成長十分穩定、快速。許多研究指出,這個現象源於奧地利政府數十年來,重視「技職教育」的開花結果。在奧地利社會,普遍也認定─經濟發展的主要人力,絕對來自良好的技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