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會聞名於世15分鐘。」儘管這句話曾被視為荒唐之言,如今卻變成可行之事,至少在同溫層裡是有可能實現的。拜智慧型手機之賜,現在人人都有機會成名,只是名氣大小的差異罷了。
以美國素人歌手米蘭達‧辛絲(Miranda Sings;也稱為柯琳‧鮑林潔‧伊凡斯﹝Colleen Ballinger Evans﹞)為例,這位Youtuber以幼稚幽默和低俗搞笑的網路影片深受孩童和青少女的喜愛,不但有超過五百萬人訂閱她的Youtube頻道,就連影片觀看人次也經常破百萬;米蘭達所出席的表演秀絕對座無虛席,而她也出版了一本自助書—《不一樣的自助》(Selp-Helf,暫譯)。
你很可能從沒聽過「米蘭達」這號人物,但在年輕女孩的社交圈裡,她可是名風靡人物。最近在網路上就有成千上萬名米蘭達的粉絲,甚至有許多人想要仿效她,但也有瘋狂反對者在網路上留下惡意評論。再舉一個簡單例子,凱特‧安德斯(Kate Arends)於2009年成立生活風格部落格Wit & Delight,並在Pinterest上擁有兩百六十萬追蹤者;她對於現有成就相當謙虛,作為一位平台管理者,凱特把所有名氣都歸功於自身堅定的目標和美學天分。然而,「非有即無」的主張已不適用於名氣這件事上,這世代的小朋友也正放下電視遙控器,轉而進入Youtube的網路世界,且在這些人之中,可能有許多人嘗試使自己有著成名的15分鐘。
我們發現,沃荷先生的這句話其實是門藝術,可以有各種詮釋,並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對語言特別敏感;然而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許多人都認為這句話源自於網路及社交媒體的誕生。此外,很多人早已見識過自身成名的那15分鐘的出現及消失,而真人實境秀肯定更加劇成名的過程,儘管如此,想在美國擁有那15分鐘的成名時間,熱門播出時段和網路頻寬也是必備條件。
又或許沃荷先生所指的和我們現在所見識到的,就只是名氣的等級之差而已。此刻你所屬的產業中,有聽過誰是被形容成「有名」的嗎?或在我們周遭社交圈中,有聽過有人是以「你很有名」被稱讚的嗎?由此可見,現今「名氣」這個詞彙的定義,已經與傳統所認定的形成鮮明對比。過去的「有名」是用來形容喜愛某些特定電影、專輯或電視劇的一群美國中產階級人士;現今的「名氣」則是指企業領袖、網路出版商、Pinterest平台上的貼文人士、推特上的社交名流,以及各式各樣的人。
(相關報導:
7個台灣人最愛的日本品牌冷知識!馬自達MAZDA一開始不賣車,在做這個…
|
更多文章
)
因此,我們對安迪的藝術之言的詮釋應該是:能在一個或多個社群裡,取得某種程度的名氣。舉例來說,我們有位朋友以前在通用磨坊公司內任職,他發現了幸運魔法棉花糖麥片(Lucky Charms Cereal)的瑕疵之處,這款麥片內的綜合棉花糖並未有真正魔法,於是這個瑕疵就被補救了回來;他個人也因為此事出了名,並為通用磨坊的傳奇故事裡增添一筆。這或許不是他過去所追求的「成名」,但他獲得「名氣」這個事實依然不變。
名氣的另一種定義則是某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其他不認識的人崇拜;若根據這項定義,多數高中啦啦隊隊長在畢業之前,都能獲得類型的名氣。然而,不論根據哪種定義,越大名氣,越能對個人造成改變,使其人類行為變成企業公司運作;此時此人便成了品牌管理者,需要發表產品、擁護品牌,並且不再是我們社群的一份子。當他們的表現比較像一般人時(在推特或Instagram上發文),我們才能看見他們平凡人的一面,並再次開啟我們的信任光圈。
現在,我們就從技術角度來探討名氣並做個精闢總結。SFDD(Scale-free degree distribution)意指「無尺度網路分布」,此英文縮寫將會是你日後開會時喜歡拋出討論的問題,看看是否有人能講出正確解答;「關於這個想法,『SFDD』的潛力點在哪?」這個問題可能會讓你交到新朋友,也可能讓你與他人建立一些亦敵亦友的關係。在不斷擴大的全球資訊網絡裡,可造就各別環境的誕生;而「無尺度網路分布圖」所代表的,就是各個不同的環境。(雖有不同之處,但相同的是)在這些環境裡,名人(中樞)可存在於網路內,並形成冪次定律的分布情況;此分布曲線會優先選擇在網路內具高度影響力中樞,接著才是一長串連結程度較低的節點,在這些節點之上呈現長尾狀態。
你可能會問:「這到底跟品牌有什麼關係?」其實「無尺度網路分布」跟品牌可能有很多相關性。簡單來說,名氣便是影響力中樞範圍內,具優良連結性的節點;如果你想提高知名度,從找到那些「影響力中樞」開始下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社交媒體和網路都是流動空間,哪怕只有很短的時間,也能擴展模仿效應和名氣;品牌若可找到適當的模仿效應源頭,不但能搭順風車,甚至還能搭著順風車,向前邁進一大步。
安迪‧沃荷的15分鐘
2004年,安迪‧沃荷靠著《康寶湯罐頭》(Campbell’s Soup Cans)畫作及「什麼是藝術?」的討論熱潮開始嶄露頭角;而金寶湯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也曾付錢給安迪‧沃荷基金會(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推出以該畫作當作封面的限量濃湯罐頭。後來因為這罐頭實在太過熱銷,金寶湯公司至今還會接到詢問該款罐頭的電話。
有人看到這背後的意涵了嗎?這幅《康寶湯罐頭》畫作近期出售價格高達一千一百八十萬美元;在這宗交易裡,金寶湯公司可能根本沒有獲得任何實質利益,但安迪‧沃荷卻因其帶來了龐大名氣。至於他所相信的:「隨著時間過去,我們都能聞名於世的15分鐘」,根據我們的計算,每位美國市民必須經過一萬三千六百五十二年,才能享有15分鐘聲名遠播的名氣。所以對我們多數人來說,還是穿穿上面印著:「在我心裡,我就是傳奇」(I’m a legend in my own mind)的上衣,過過乾癮就好。
作者介紹│ 亞倫‧凱勒, 蕾妮‧馬里諾, 丹‧華萊士
亞倫‧凱勒(Aaron Keller)亞倫取得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的企管碩士學位後,曾在聖湯瑪斯大學擔任整合行銷學兼任教授,同時也是膠囊設計的共同創辦人,在消費者研究、行銷策略和品牌發展領域裡,擁有領導全美和全球性品牌超過20年的經驗。
蕾妮‧馬里諾(Renée Marino)芮妮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並於該校獲得金融企管碩士學位,也是美國估價師協會理事會理事,為邱比特顧問公司(Cupitor Consulting)的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