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一過,已經來到五月初,進入梅雨季節,天氣陰晴不定,時不時下起下雨,在這忽冷忽熱的時節,不妨坐在咖啡廳中,好好調適心情,來一杯飲品,搭配著上三篇有意思的文章,為生活添加點色彩。本週 1% Style 為大家準備了三篇文章,邀請您一同探索不同的領域知識。
本週 1% Style 精選了三篇值得你細心閱讀的優質文章:
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它,不是未來,而是延伸未來視角的起點:ASUS AirVision M1 智慧眼鏡評測報告
觀賞電影時,會看見,有人佩戴著智慧眼鏡,只需打開介面,就可以看見螢幕,炫酷且未來感的設計,讓許多人都幻想過,如過我也有一副,該有多好呢?ASUS推出的AirVision M1智慧眼鏡便是如此存在,快來一同看它實測的結果如何吧!
當大多數科技品牌都還在為「未來眼鏡」打造願景時,ASUS 選擇了一條「不華麗」、卻在目前技術觀點上,找到屬於自身戰力得以發揮的最佳路線 —— 將智慧眼鏡,做成一副好用、輕便、不炫技的「眼前工具」。很多人總覺得智慧眼鏡必須酷炫,但這款名為 AirVision M1 的穿戴裝置,與其說是通往虛擬世界的入口,不如說是我們當前數位生活的延伸視角,以及未來智慧節點的窗口。
ASUS AirVision M1 的「定位」,相較於其他智慧眼鏡的想像,我自己是覺得它是「務實」的——它沒有告訴你接下來要帶你「遁入」元宇宙,也不是要把你眼前的世界變成科幻遊樂場,它更像是一款「虛擬的延伸螢幕」,讓你在咖啡廳、飛機上,甚至是會議中等不同領域,不被螢幕限制思維與隱私的界線。
ASUS AirVision M1 的「定位」,相較於其他智慧眼鏡的想像更為「務實」,更像是一款「虛擬的延伸螢幕」。(圖片/ASUS提供)
搭載 Micro OLED 螢幕,單眼解析度可達 1920 x 1080,顯示亮度高、對比度佳,日常文件閱讀、簡報呈現與影音觀看皆表現亮眼。搭配 USB-C DP Alt Mode 即插即用模式,支援行動裝置與電腦。沒有複雜的介面、沒有煩人的配對設定 ——你可以說,它就是一面你戴著走的隱形螢幕。這樣的設計語言與功能取捨,讓 AirVision M1在相較於它品牌期待包山包海的智慧眼鏡市場中,顯得相對而言更為冷靜,也格外台灣 Style。
在專注於智慧頭戴裝置的品牌中,Apple Vision Pro 是空間運算的典範,而 Meta Quest 則是虛擬社交的旗艦代表,至於 XREAL Air,則走一條「擴增實境」觀點的螢幕路線;而 ASUS 的選擇,是不與任何一方競爭「視野」的霸權,而是擔任一個中性、實用、可日常使用的穿戴終端。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 2025 米蘭設計週,亮點一次看!一次感受打開傳統 x 現代藝術的交叉對話
米蘭設計週,在四月中旬盛大展開,整個城市宛如變成巨大的美術館,展出很多藝術家們的設計結晶,但展區那麼大,要全部看完,需花費許多天,這邊帶你一同來看看,你可以遺漏掉的一些特殊展品吧!
談到米蘭,大家先想到的是,時尚之都、時裝週、米蘭大教堂、義大利麵、gelato,但你知道在每年的四月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米蘭設計週嗎?在那個星期裡,米蘭的各大區域會陳列不同的展覽,各種極具特色的裝置藝術,讓人目光移不開。2025 年第 63 屆米蘭設計週,也在 4 月 7 日至 13 日閃亮登場,各大精品與藝術家的作品,紛紛於米蘭市內各展區開展,正值當地冬春交替季節,邀請您一同踏入這座宛如藝術博物館的四月米蘭,一探究竟。
設計週上,有許多特色的傢俱展出,像椅子、沙發、房間等,這項由 Longchamp 與家具設計師暨木工匠 Pierre Renart 攜手合作的設計《 Banquette Wave cuir 》,受到大眾的喜愛與高度關注,它以胡桃木製作,並搭配上柔韌細緻的 Longchamp 小牛皮革,外觀以波浪皮革長椅呈現,加上特別設計的椅子角度彎度,使其展現出不凡美學與高雅感,而此次合作的項目,引來全世界藝術人士的關注,也透過這個展品,呈現出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的一次跨界對話。
除了傢俱外,各大精品品牌,也各打造陳列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此次 DAMIANI 攜手威尼斯玻璃藝術品牌 VENINI 打造展覽。為了紀念兩家品牌一同度過的三十餘年合作時間,舉辦《 MENDINI for VENINI 》藝術特展。邀請大眾一同觀賞,歷史下的典藏作品,其中包含1988年的《 Berito 系列》,此系列的開瓶器以乳白玻璃手工打造,並以垂直的彩色條紋裝飾於瓶身,呈現交錯的視覺感,讓人一秒深陷。此外2000年的《 Grande Brindisi 》、 2022年《 Grande Brindisi 》, 2022年《 Grande Brindisi 》以吹製玻璃製成的巨型高腳杯,杯身以硫黃色的墨魚紋製成,底座則是採用藍寶石色澤,呈現一黃一藍的色彩強烈視覺對比,讓人離不開目光!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一杯酒,能定義一個時代嗎?|2025 全球烈酒市場五大關鍵變化解析,從新敘事與新消費出發
你知道,2025年的烈酒市場,有幾個有趣的轉變與趨勢嗎?就像是「用酒說故事」以前品牌可能會著重於,自身歷史故事與酒的結合,但如今卻有轉變,有些品牌會敘述在地文化,在生產的過程中,同時做到社會價值實踐。
一杯酒,不只是飲品,也是時代的縮影。2025年,全球烈酒市場迎來五大關鍵變化:低酒精潮流興起、品牌以風味說故事、威士忌拍賣市場理性回歸、高年份產品承載時間價值,以及飲酒文化轉向健康與情感認同。這一次,1% Style 帶你走訪烈酒產業,洞察產業正在醞釀的「新敘事」與「新消費」心理學。
當「喝什麼」不再只是口感與濃度的問題,而是關於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全球酒類市場正悄然重組:無酒精雞尾酒漸成酒吧新寵、烈酒品牌紛紛重寫釀酒師的故事、昔日瘋狂拍賣的威士忌冷卻轉手價、Z世代不再把醉倒當作狂歡的終點。這些不是零散的現象,而是來自同一張價值網絡的四個節點:健康趨向、敘事需求、價格理性與飲用文化再定義。
這是一場關於「意義」的酒類對話,而不再只是關於「酒」。
全球低酒精與無酒精飲品的浪潮正穩步成長。根據 IWSR 2023 年報告,該品類市值已超過 130 億美元,並預計未來五年將以每年 4% 至 6% 的速度持續擴張。這不再是單一的健康選擇,而是整體飲酒文化的「低度轉向」——人們開始希望喝得更少、更清爽,但不犧牲「風味」與「風格」。
日本三得利(Suntory)是這股趨勢的先行者之一。其推出的「-196°C」氣泡調酒系列,在日本與台灣都廣受歡迎,以低酒精與果味為主打,將即飲式(RTD)雞尾酒帶入便利商店日常,形成風味豐富但不致酩酊的飲酒選擇。
在台灣,本土品牌的創造力也值得一提。臺虎精釀推出的「調酒啤酒」系列,像是「長島冰啤」等品項,把經典雞尾酒風味融合氣泡啤酒形式,不只風格鮮明,也把「調酒平民化」這件事做得既幽默又潮流;另外,即飲式調酒品牌 WAT 則走另一條路,專注瓶裝即飲雞尾酒,以「可以帶著走的專業調酒」為核心概念,結合金萱烏龍、洛神花等在地素材,創造低酒精、輕負擔但高風格的酒精飲料體驗。除此之外,像是國營企業台灣菸酒也於近年推廣無酒精啤酒與低醇清酒、金色三麥與啤酒頭等精釀品牌持續推出口感溫潤的低度酒款,擴展「微醺也能細品」的場景選擇,也讓品飲市場更為多元且風格多樣。
本週【逍遙看世界】
本次逍遙看世界,邀請到「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台灣分會」會長Murphy,分享女性之於威士忌產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