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說好買房送孩子,卻留下550萬房貸!她一文道出台灣父母「用房子綁架兒女」的老技倆

父母說好買房送孩子,卻留下550萬房貸!(示意圖/取自photoAC)

如果有一棟透天庴,價值1450萬元,賣你550萬元,你買不買?你一定買!

這棟透天庴,是父母送給孩子,你說這對父母是不是很愛孩子?你一定說是啊!

可是,最近這名孩子到「爆怨公社」抱怨,父母白目,貸款550萬元,讓他每個月連本帶利要繳近2萬元,等於父母挖了一個坑給他跳,你會怎麼看這孩子?

你是不是會認為,這孩子才是白目?的確,很多網友都在炮轟這名年輕人白目,父母養了他,才是挖坑給自己跳。

可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怎麼說?說明我的論點之前,先來看新聞報導:有一對父母從小就和自己的一雙兒子說,花了850萬元,在住家旁邊多買一棟透天庴,長大後會留給他們,果然父母實現諾言,近日兄弟倆開開心心辦理過戶,才發現父母拿這房子貸款550萬元,兄弟倆每個月要各自分攤房貸近兩萬元,非常不爽,就跟父母吵起來。

父母堅持自己沒有錯,真的給房子啦,更何況當初花850萬元買的,多年後增值不少,現在不止這個價錢。本來這房子就是孩子的,但是不想白白送他們。這樣的解釋,弟弟還是不以為然,認為被坑了。

原本是一件美事,鬧到要讓社會來公評,美事也不美了。而上下兩代之間,之所以有爭議,我認為源自以下兩點,也看得出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兩個觀念:1. 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財產2. 孩子把父母的財產看成自己的財產

很多父母讓孩子聽話或孝順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早早知道自己會留下財產,用給錢的方式掌控孩子的未來,包括孩子的生涯方向、財務規畫等,從外表看起來,自己省吃儉用幾十年都給了孩子,誰敢說這不是愛孩子,父母求的不就是幫助孩子贏在起跑點,過上安穩的日子?

父母讓孩子背550萬貸款,為何不講清楚?

那麼,既然是贈送,一般人的解讀的確是100%無條件贈送,親子之間是多麼親密的關係,父母增加「但書」550萬貸款,為什麼不講清楚,讓孩子可以決定要不要被贈送?父母不說的原因,可能是想要用背債方式讓孩子學會責任感,並且有賺錢的動力,不要變成沒路用的阿舍仔。

但是無論如何,這就是不尊重!因為如果不是被贈送,孩子可以選擇在其他地方買電梯樓房或別的,不必一定要在父母住家旁邊的透天庴。

父母這麼做,表示他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財產,可以決定他們未來住在哪裡、住什麼形式的房子,以及20年的財務負擔。就像一個捏絲人,用著一條叫作「房貸」的絲線,繫在玩偶的身上,牽引著他們的行為,操弄著他們的一生。

所以,一個有自主性的人的確是可以憤怒與抗議,但是不必到網路上說自己的父母白目,那只是顯得自己白目而已。

遺憾的是,這位年輕人之所以憤怒與抗議,卻不是因為做人的主導權被剝奪,而是他認為,父母的財產就是自己的財產,父母的房子不留給自己,難道要留給別人嗎?

可是他錯了,在未來的時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免於當下流老人,採用日本老人的做法,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每月向銀行領錢過日子,下一代根本沒有房子可繼承,所以要及早認清,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財產,父母的房子不一定會留給自己。 (相關報導: 台灣家長就是輸在「太認真」,真正成功的父母是:孩子到了18歲,還願意跟你好好說話 更多文章

問題是,父母的財產就是自己的財產,父母的房子將會留給自己,是誰給這名年輕人的?是父母!從小就灌輸孩子這個觀念,給孩子畫一個大餅,等到孩子長大,發現事實和父母說的不相同,當然會失望、憤怒,而且從此被拴在父母身旁一輩子,被一棟透天庴綁架一生,孩子為什麼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