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親情勒索 文章列表
#
親情勒索
約 5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乖乖上繳薪水12年,媽幫存266萬「以後會感謝我」!她結婚見存摺哭了
許多父母因擔心孩子亂花錢,自小就會協助管理錢財,但若以保管名義自行取用,可能會讓子女感到心寒。日前一位民眾發文表示,婚前薪水皆給其母親保管,而她每個月只拿4500元當生活費,當年母親更掛保證「將來妳會感謝我」,沒想到結婚前夕拿回存摺一看,12年下來理應存有266萬元,然而帳戶僅剩約5萬元,讓她瞬間崩潰。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7-16 14:32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理財
心理
家中窮困「100元吃三餐」!15歲嫩妹瘦到像骷髏,哭喊:沒錢別生小孩
許多年輕人不敢生小孩,因為養活自己都很艱辛了,更別說是養孩子。一名女網友發文指出,她與一名15歲鄰居妹妹聊天時,得知對方家中沒什麼錢,1天只有100元餐費,長期沒營養之下,妹妹外貌身軀「活像個瘦骷髏」,父母還要求她以後要自付學費,出社會後要給孝親費,令妹妹哀怨嘆道:「沒辦法養好孩子,給好的環境成長,請不要生下來!」
王若桐
2023-07-09 14:07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保險
替家人作保慘背300萬債務!56歲運將白天開計程車、晚上開垃圾車領悟:別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
每個月搭計程車三、四十趟,不管過得好或壞的運將們,多少都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差不多十趟車程中,會有一趟值得寫給讀者閱讀,另外有兩趟界於可寫可不寫,剩下的就真的比較沒這麼多故事可寫的了。
先覺出版
2023-02-17 22:26
即時
風生活
人妻嘆遭「親情勒索」圍爐被當外場服務員 網分兩派開吵:婚姻好壞都要承擔
剩不到2個月就要過年了,不過這個本該家庭和樂的節慶,卻成為許多人的夢魘!一名人妻就在臉書社團抱怨,每次過年到婆家就讓她壓力山大,因為婆婆堅持每年團圓飯都要自己煮,讓原PO感覺婆婆就像個大廚,自己則是外場服務人員,必須忙前忙後、照顧親戚,她怨「我不想每年都服務別人,雖然他們是親戚…可是一年只有過年見面。我還比較想在家端盤子,伺候養育我多年的老爺夫人」。
吳哲宜
2022-12-06 23:06
風生活
心理
爸媽說好買房送孩子,卻留下550萬房貸!她一文道出台灣父母「用房子綁架兒女」的老技倆
如果有一棟透天庴,價值1450萬元,賣你550萬元,你買不買?你一定買!
洪雪珍
2022-09-29 22:3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北
傳統藝術開枝散葉 三齣全新創作節目在劇場與您相遇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的「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戲曲新作發表計畫」,今年入選節目陸續演出,一共11檔演出,橫跨5個月,分布於各地專業劇場,讓戲曲之美在全臺綻放。10月份將由一心戲劇團、明華園戲劇總團、臺北木偶劇團,分別在臺北大稻埕戲苑、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及臺北文山劇場,帶來全新戲曲製作。
陳逸群
2022-09-28 06:54
評論
財經
藝文
專欄
許詠翔觀點:老梗連發的韓劇《社內相親》為何能創下高收視成績
SBS的月火劇(在每周一和周二播放)《社內相親》,可以說是3月韓劇的最大驚喜。原本不被視為重點宣傳的劇,在韓國首集收視率開出4.9%還不錯的成績後,此後扶搖直上,在第3個播映周就突破了10%。而以Netflix平台在韓國之外的市場成績更是讓人驚喜,不但在超過20個國家(包括台灣在《華燈初上》上線前)勇奪收視冠軍,還拿下近幾周Netflix全球非英語戲劇觀看數最多、含英語總榜第4的佳績,甚至連在美國的播放數都可以排到Netflix第8。
許詠翔
2022-03-27 14:20
風生活
心理
不懂得說「不」,就等著被情緒勒索!心理師教你3招堅守底線,奪回你的情緒主導權
「只要我媽一說『養你們這麼大,剩我一個人孤零零的,我真可憐!』,我就得放下手邊所有事,飛奔回去陪她。」小安苦惱地繼續說:「她每次都用同一招!但如果我不趕快回家,接下來肯定沒完沒了,要嘛冷戰、要嘛我媽會對我碎念,甚至發一頓脾氣,唉!我實在不想再被她情緒勒索,可是又很怕她生氣、難過……」。
愛心理
2022-03-22 18:54
風生活
心理
為何會被家人、愛人情緒勒索?心理師揭4種人最容易中招,太有同理心小心變爛好人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在對方的一句話或行為後感到愧疚,進而做出為被自己本意的決定?小心這可能是掉入了情緒勒索的圈套中。
今健康
2021-09-13 10:06
風生活
心理
爸媽明明有錢養活自己,為何子女還要給孝親費?名律師一席話告訴你,「孝順」背後的真面目
孝親費,學名叫做「直系親屬扶養費」,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長輩認為「兒女要給父母,不給會有報應」的錢,因為加上「孝」字,給的時候會比較高尚,所以稱之為孝親費。孝親費到底該怎麼給?每個人當然都可以有自己的標準,但是,要求兒女一定要給,或者一定要給一定的數額,這就會是「當初的理想和願望還在胸懷,只是被無情的現實掩埋」了。
三采文化
2021-09-02 00:47
風生活
拋家棄子的父母,晚年子女還有扶養義務嗎?面對可怕親情勒索,律師用一個方法解套
律師,我的媽媽在30年前,在我剛滿7歲的時候就拋棄我,妹妹那時候才剛出生。接下來幾年,她跟爸爸離婚,再跟別人同居、生子、離婚,但就是完全沒有照顧我跟妹妹。她又離婚以後,在同居人家裡中風,變成植物人。社會局的社工通知里長,我們才知道媽媽的情況,後來法院有判決免除扶養義務,媽媽過世以後,我們也拋棄繼承,但是,社會局還是告我們兄妹,他們認為,媽媽在免除扶養義務之前的費用,我們還是要還給社會局。
呂秋遠
2021-03-29 14:39
風生活
台中一家7口擠窄屋,窮到連布丁都不敢買!他道出沒錢還拼命生小孩的真相
看到一則新聞,大意是說:台中有對分別才27、25歲的夫妻,一家七口生活很貧困,有一次父親想帶孩子去買布丁慶生,卻被小孩勸阻「爸爸你沒錢,我們不要買」。隨著消息傳開後,這家人居住的老舊鐵皮屋也跟著曝光,冰箱、桌子上堆滿雜物,甚至還擺著已經發黑的隔夜菜和湯,要當作一天的餐點。
畢德歐夫
2020-12-29 16:00
評論
財經
風書房
讓孩子補習、搬到好學區,資本主義社會如何助長親情勒索?《中產悲歌》書摘(4)
教育是西岸定居點增長的觸發點和轉折點。這發生在1970和1980年代,以色列公立學校系統的標準受到政策的拖累,因為當局在沒有足夠預算補貼做配套的情況下,便將弱勢兒童納入系統。然而遠方定居點的新學校享有更多大手筆的公共預算,而且學生數量也比較少,只有具企圖心和花得起錢的父母才能將孩子重新安置在那裡。我採訪過的大多數定居者都非常明確地將他們搬到西岸的舉措,視為對子女教育的投資。
哈達絲‧維斯
2020-12-06 04:30
風生活
理財
原本感情很好的家人,一談到錢卻大打出手!她揭開家人之間不可碰觸的5道財務界線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曾將這本書放在桌面上被親友看到,反被問一句,「這本在講家人有財務問題,需要你協助還錢吧?這樣的書我看書名就知道在講什麼了,也需要出嗎?」
方格子 Vocus
2020-12-01 15:15
風生活
心理
為何那麼多人無法狠心拒絕拋家棄子、孩子長大後才回家要錢的爸爸?名律師這樣分析
呂律師你好,這件事我無法跟親近的親戚或長輩說出口,希望能聽聽你的意見。從小我就知道爸爸除了外遇(好幾次),也幾乎從不拿錢養家,媽媽一直一個人努力工作賺錢,在我高中時家裡經歷過很長一段陰陽怪氣的冷戰爭吵後,兩人終於離婚了。我和弟弟跟著媽媽生活,那天之後,爸爸幾乎等同消失了。
呂秋遠
2020-05-05 11:55
新聞
政治
韓粉籲家長明年大選「軟禁挺英子女」 網友提醒:母湯!恐觸法
近日有韓粉在臉書社團中發文,呼籲家長應該先調查子女的政治傾向,若是要投票給尋求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就要拿出威嚴,「不准(子女)出門投票」。消息一出隨即引起撻伐,也有網友提醒此舉恐怕將觸法。
朱冠諭
2019-11-26 19:20
新聞
國內
調查
拚死考上月薪7萬公職,卻換來右手廢掉!一場大病讓她看清「為爸媽而活」沉痛代價
拚命考上月薪7萬的夢幻公職,真能換來全家人幸福嗎?在菜市場長大的8年級女孩鯉魚(化名)從小就是家裡最會讀書的孩子,爸媽期待她考上調查局改善一家人生活,她也在大四開始過著同時打工、讀書、準備考試的日子,一天只睡3–4小時、天天挑戰半小時要寫滿幾面試卷──努力兩年她終於通過筆試,卻也發現自己因為忽視舊傷、右手長期操勞疼痛到無法使用,幾近報廢。
謝孟穎
2019-11-01 09:10
風生活
老爸欠一堆賭債,威脅不幫他還就要去死…呂秋遠開導無奈兒女:你到最後就是一台壞掉的ATM
呂律師你好,有一件緊急的事想請教您,我爸跟六合彩組頭簽賭,現在找我爸要錢,說再不給錢要殺了他,爸爸希望我們小孩幫他還錢,但我們也都有家庭要顧,實在不想把錢用在還賭債上,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爸爸到最後就會放話說那他去死一死,否則就再去外面借錢還,家人已經身心俱疲,請問律師,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呂秋遠
2019-07-12 12:01
風生活
《雙城故事》第10集劇評:愛情的甜蜜與殘酷面
如果愛情的A面是充滿荷爾蒙呼喚的甜蜜火熱,B面就是雙方在愛情以外的真實人生--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殘酷卻真實。
范芷綺
2018-12-01 09:00
風生活
最深的傷始終來自最親的家庭,讓這5本書用愛療癒,每一個曾是孩子的你
最深的傷痛往往來自最親的家庭,有時我們會因為傷口真的太痛了,而選擇逃避、隱藏,但那些我們在童年所受的傷,並不會隨著年紀增長就消失,那個「受了傷的孩子」始終會住在我們的心中,所以,不論你現在幾歲,請讓這五本書,用愛療癒那個曾是孩子的你。
閱讀教我們的五件事
2018-08-24 09:0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