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位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及台灣學者沈伯洋到華盛頓智庫,分享台灣在2020年總統大選抵抗中共對台資訊戰的心得。他們對武漢疫情爆發至今的謠言進行分析。
2月11日,台灣首位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及台灣學者沈伯洋在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參與一場主題為「中共干涉台灣大選」的研討會。
2019年幾家國際學術機構調查發現,台灣不僅是中國不實資訊主要針對目標,其「遭受外國假資訊攻擊」的程度,台灣排名世界第一。
. @CSIS’s event on PRC interference in #Taiwan’s presidential & legislative elections is a must watch!Lots to unpack in my keynote & panel discussion with NTU’s Puma Shen & @iftf’s Nick Monaco.https://t.co/5wxvJeyNRa
— Audrey Tang 唐鳳 (@audreyt) February 11, 2020
台灣政府、學界、民間是如何合作抵抗來自中國的假訊息的呢?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 的沈伯洋從三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謠言談起。
關於疫情的三則「謠言」
第一則「謠言」始於武漢疫情大爆發之初。 1月22日,武漢封城的前一天,微博開始出現「#美國爆發40年來最致命流感#」的熱搜,從央視新聞客戶端開始擴散到微博大V。訊息的主要基調突出是死亡數位,已達6600人。
本台查詢後發現,此訊息最早來源是1月17日的美國疾管局每周流感報告。主要內容是告訴公眾此波流感疫情強烈,記得注射預防針。報告還註明,美國流感疫情在1月11日前已經和緩。
第二則「謠言」是說武漢疫情可能是美國生化武器進行的攻擊,打在中國交通樞紐武漢,報復中美貿易戰的「陰謀論」。
「這兩則的共通點是把注意力從中國轉到美國,加強人民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沈柏洋分析。
关于 #疫情 的三则“谣言”...https://t.co/AsbzRYhrTB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February 12, 2020
「謠言」隨著網紅擴散到內容農場、新聞轉載。隔天,台灣的政論節目開始有個說法: 如果我們禁止中國人入境,我們應該也要阻止美國人入境。
第三則「謠言」則把愛滋病和新冠病毒疫情扯在一起:「愛滋都不怕,怕肺炎?」
沈伯洋的團隊觀察,這則消息雖然始於中國,卻沒有在中國境內廣傳,反而大規模被台灣的網紅在社交媒體分享。不到一天,再擴散到台灣人常用的通訊軟件LINE。
值得注意的是,分享這個謠言的用戶百分之七十來自高雄市長韓國瑜支持者的社團。
研究中國假訊息的盲點
沈伯洋說,追溯三則疫情「謠言」及台灣大選的假信息,基本遇到同一個盲點: 假訊息的來源到底是誰?跟中國政府有什麼關係?
他提到,除了有跟中國官方合作的公關公司,技術性引導網紅帶風向,還有許多案例是各別政治人物出於自己的政治野心去依附中共文宣論述,或是「愛國者」自乾五(全稱「自帶乾糧的五毛」)基於「熱情」散播假訊息。
因此,他呼籲外界應該把觀察資訊戰的力氣放在找出中介上: 是誰連接假信息製造者、輿論定調者(中國政府) 與散播者(網紅)?
「這種公司一定跟中國有關,但為什麼要這樣做?中國自己內部(疫情定調)都還沒處理好,幹嘛要對別的國家做這樣的事情?」 沈柏洋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
他的研究團隊觀察,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官方的輿論定調仍非常緩慢。 「目前還沒有很清楚看到中國在武漢肺炎這件事想要對外傳遞的是什麼? 對內很清楚,就是維穩。對外要怎麼做,目前看起來不是很一致。」
他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可能與放年假導致中國政府反應措手不及、疫情處理已無餘力有關。
喚起公民意識 官民合作捍衛民主
Thank you to Digital Minister @audreyt, @pumashen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and @TheNickMon of @iftf for joining us today @CSIS. Check out the event here: https://t.co/eAqEZ5dHBV pic.twitter.com/bdwxdWH9JV
— CSI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CSISFreeman) February 11, 2020
唐鳳說,中國對於民主社會的各種介入,終極目的是為了分化社會、降低互信,以及對民主體制的信賴,進而影響選民對於客觀事實與核心利益的理解。
唐鳳回答本台提問時則表示,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互助的力量是捍衛民主機制的關鍵。
他提到,除了與民間事實查核中心合作,台灣政府還在推動讓每位公民都具備媒體識讀、公民記者的能力,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教導。
「透過公民共同參與,讓假信息沒有辦法見縫插針。選舉跟選舉中間,民主是大家可以一起去增進的東西,而不是一系列固定的儀式。」
長期研究台灣假信息的加州帕洛阿爾托智庫未來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莫楠(Nick Monaco)也觀察到台灣的官民合作力量。
「我認為在這次選舉中,私人公司、政府、公民團體間進行了三方合作。台灣很幸運擁有很蓬勃的科技產業、活躍的公民社會及願意聆聽的政府平台,讓人看得非常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