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不會變成鬼、精靈會吃小孩,伊朗人怎麼說鬼故事?

相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伊朗古波斯宮殿「波斯波利斯」,就是出於精靈的巧手。(Mostafa Meraji@Unsplash)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伊朗的靈異故事不光是用來嚇人或者是鄉野傳說,而帶有某種教化的意義。

近日,台南美術館舉辦亞洲鬼怪展引起許多關注,自己也恰巧翻到一些伊朗的鬼怪傳奇,深究之下特別有意思。

一般認為,伊朗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只有真主,沒有其他牛鬼蛇神。這其實是滿大的誤解,自古以來,伊朗這塊土地就孕育了許多鄉野傳奇與故事,鬼故事也不例外;鬼故事多半是民俗故事,反映著普通伊朗社會的人文風情,當然也反映著伊朗人豐沛的想像力。

古老伊朗人對「邪惡的妖魔鬼怪」早就不陌生。伊朗古代祆教的主軸就是善神對抗惡神,冬至這天象徵惡勢力最強盛的時候,人人要跟家人躲在家中取暖,顯示古代伊朗人早就想像著黑夜是妖魔鬼怪出沒的時間。伊朗著名史詩《列王記》(Shahnameh)當中,也有許多黑暗生物,例如蛇王扎哈克,誤信巫師肩膀長出兩條蛇,每一段時間就得吃人。

伊斯蘭教傳入伊朗之後,其超自然觀念也跟著進入伊朗(也有說法是伊斯蘭吸收了前伊斯蘭時代的觀念)。古蘭經中,有多處描寫「精靈」(Jinn)的存在,精靈本身是中性,不是人而是超自然的存在,精靈有好有壞,好的像是「威爾史密斯」(電影《阿拉丁》神燈精靈的演員),壞的就千奇百怪。在許多伊朗坊間流傳的故事中,所謂的妖怪就是精靈。

精靈有好有壞,好的像是《阿拉丁》裡的神燈精靈,壞的就千奇百怪。(Unsplash)
精靈有好有壞,好的像是《阿拉丁》裡的神燈精靈,壞的就千奇百怪。(Unsplash)

根據《伊朗百科全書》解釋,一般認為精靈出世自無煙之火當中。一些學者甚至主張精靈是 Eblis (古蘭經中的惡魔)的子嗣,在世間中與其他生物並存。一些學者還認為精靈可能是穆斯林,因為先知穆罕默德的宣教對象不只有人類而已。也因為如此,歸信的精靈被認為是善良、相貌美麗的,而如果是異教徒精靈,則往往是面目可憎的怪物,或者是動物與人類的結合體,例如人身獅子頭,就很可能是一種精靈。

當我向伊朗朋友討教伊朗鬼故事時,我發現了概念上的差異──我讀到的靈異故事都是關於精靈的,不是死人的。但人死後會變成什麼呢?在台灣的鬼怪文化中,鬼是由在世有悔恨的人所變成的,孤魂野鬼通常是在世間有遺憾,現世的活人要麼超渡他們、要麼幫助他們了結心願。然而在伊朗,人死後會變成「精神體」(روح),這反而是一個正面的概念,祂們並不會到處作祟。

此外,伊朗並沒有鬼月的說法。精靈最猖獗的「時段」是週六與週二的晚上──週五是禮拜的日子,隔天晚上精靈出來搞怪頗合理,不過週二就不確定為什麼了。事實上,一年之中,最「凶險」的時候是冬至這天,伊朗稱為雅爾達之夜,在祆教傳統中,這天夜晚的時間最長,黑暗勢力最強,家家戶戶都會躲在家中聚在一起吃喝吟詩。

對付精靈也不難。在台灣,對付鬼怪用符咒跟桃木劍,在伊朗則是用古蘭經的清真言「奉真主之名」(b-ismi-llāhi r-raḥmāni r-raḥīmi)跟鐵。據稱,只要將鐵針插入精靈體內,就可以掌控精靈,至於為何是鐵,則是因為古蘭經經文有所提及。 (相關報導: 索那瑜專欄:在印度,能找到在廚房中自由的女人嗎? 更多文章

伊朗精怪吃什麼?吃貿然開門與不蓋棉被的小孩

伊朗各地流傳著不同奇聞逸事,我們可能稱為鬼故事,但實際上是「精靈的故事」。雖然精靈有好有壞,但伊朗鄉野故事中的精靈大多是帶有惡意的,其中一個類別是父母用精靈的故事來告誡家中小孩不要做某些事情,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靈異故事不光是用來嚇人或者是鄉野傳說,而帶有某種教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