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那瑜:水煮青菜會釀成暴動?香料魔法如何造就印度菜之魂

雖然印度食物雖多添有香料,呈紅、綠、黃等色,並非所有菜餚都叫「咖哩」。(Pixabay)

香料是讓食材升級為食物、存活轉型為生活的文化味覺魔法師。遭逢災難時,香料幫助最苦最窮的人們活得有尊嚴。

提到印度食物,大家直覺想到「咖哩」。然印度食物雖多添有香料,呈紅、綠、黃等色,並非所有菜餚都叫「咖哩」。走進餐廳,稱咖哩的多屬普通的中低階菜餚,真正具在地風味的高檔菜都有自己的名字。拉賈斯坦邦(Rajasthan)最著名的香辣羊肉咖哩叫做 Lal Maans,紅羊肉的意思,名中並無 curry 一字。將成分複雜添有香料者一律稱咖哩的行為,就像是將所有加醬油的菜餚都叫醬油菜一樣不合理。

六款基本香料,應對九成印度日常料理

在印度,香料混合統稱「瑪薩拉(masala)」。(Pixabay)
在印度,香料混合統稱「瑪薩拉(masala)」。(Pixabay)

香料,指的是鹽、糖、蔥薑蒜之外或打成粉狀或維持原狀的乾燥可久放的調味料。在印度,香料混合統稱「瑪薩拉(masala)」。千萬記住,就像中國沒有餐館賣「中國菜」,在印度是買不到「印度咖哩粉」的。俗稱的「咖哩粉」是在印度之外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所使用的混合香料,不同品牌有其獨特配方,大抵不出薑黃、芫荽、辣椒、小茴香、肉桂,丁香、小荳蔻等,東南亞各國的咖哩粉添加了鹽,這在印度絕對不可能發生。新加坡的星洲炒米就是在炒米粉裡頭加入薑黃粉與咖哩粉,是中印文化的融合。

印度家中皆有瑪薩拉盒(masala dabba),最常見的是圓型直徑20公分高約8公分的不銹鋼盒,裡頭盛7個不鏽鋼小圓盒,可放七種香料。更為典雅的有方形木盒,內有9或12個小木盒子。無論是大圓盛小圓或大方納小方,都會放置香料基本款:薑黃粉(turmeric powder)、小茴香籽(或稱孜然)(cumin seeds)、黑或黃芥末籽(mustard seeds)、芫荽粉(coriander powder)、紅辣椒粉與格蘭瑪薩拉(garam masala)。六種基本款足以應付百分之九十的日常印度料理。

其中較為特別的格蘭瑪薩拉,是家家必備戶戶不同的綜合香料。Garam是「熱」的意思,格蘭瑪薩拉即生熱保暖辛香料的混合,大抵包括:芫荽、孜然、綠荳蔻(cardamom)、丁香(clove)、黑胡椒、肉桂、肉荳蔻(nutmeg)、八角。依混合比例、香料等級,格蘭瑪薩拉所提供的風味有很大的差別。人們有時在瑪薩拉圓盒的中間一格,放完整還未磨粉的香料:乾月桂月、丁香粒、肉桂條、八角、完整乾辣椒等等。比較講究的媽媽會將香料放在分別的小玻璃罐裡,一進廚房就看見一整排壯觀的香料。我學長出國開會、研討、上課,一定隨身攜帶著他的瑪薩拉盒。一盒在手就可四處為家。

印度人人家中皆有瑪薩拉盒。(Flying Puffin@Flickr/CC BY-SA 2.0)
印度人人家中皆有瑪薩拉盒。(Flying Puffin@Flickr/CC BY-SA 2.0)

在孟買,那一桌「驚人」的家常菜

說到印度菜,每個印度人都會告訴你,最好的是家裡做的。確實如此,印度沒有外食文化,餐廳菜永遠沒有自家菜好。只有貧苦的學生、遊子、工人需要天天在上食堂上餐館吃飯,那都是不得已的。 (相關報導: Chai Tea怎麼煮?從茶土到茶金的印度故事 更多文章

我這輩子吃過最為美味的羊肉咖哩,是在孟買的朋友娜米塔家。娜米塔是位年過五十在廣告業頗有一番名氣的女性獨身貴族。當時她父親失智症剛過世,八十多歲的年邁母親與她還處於傷逝期。聽說我們到孟買旅遊,第一天就邀請我們到家裡晚餐,她說:「妳們來吧,不然每天我和我媽媽大眼瞪小眼,食不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