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美國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 State)舉行了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初選,根據開票的結果,角逐民主黨內提名的「程咬金」桑德斯(Bernie Sanders)自開票後便遙遙領先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希拉蕊已致電向桑德斯恭賀,並準備重整競選團隊。
共和黨方面則由川普(Donald Trump)取得票數領先,令人驚訝的是,原本在愛州初選拔得頭籌的克魯茲(Ted Cruz)此役表現不佳,反倒是俄亥俄州州長凱西克(John Kasich,Kasich音同Kay-sick)獲得新州共和黨員的青睞,意外取得新州初選的第二名。
The New Hampshire results should make both parties’ establishments panic and despair https://t.co/EkgMZr4Pii pic.twitter.com/bpXzxQT9yp
— Vox (@voxdotcom) 2016 2月 10日
桑德斯新州勝出讓希拉蕊服氣
1日晚間的愛荷華州(Iowa State)初選,希拉蕊以些微的領先拿下勝利,但是桑德斯最終所獲得的697張黨員票數與希拉蕊僅小輸4票,壓得希拉蕊喘不過氣,始終不見勝利的喜悅。
延伸閱讀:《希拉蕊險勝 克魯茲爆冷門擊敗川普 愛州初選結果扣人心弦》
新州初選開票後,桑德斯始終以過半數的黨代表票數穩定領先,希拉蕊則僅獲得約4成黨代表的支持票數在後苦苦追趕,美東時間9日晚間8點,掩不住喜悅的桑德斯終於出面發表演說。
When we stand together, we win. Thank you, New Hampshire! pic.twitter.com/dPV9qISkHO
— Bernie Sanders (@BernieSanders) 2016 2月 10日
Bernie Sanders continues to widen his lead over Hillary Clinton in the #NHprimary results https://t.co/KS6ZBlPCha pic.twitter.com/7HdkWlcR4Q
— Guardian US (@GuardianUS) 2016 2月 10日
To @BernieSanders, congratulations. To New Hampshire, thank you. And to our volunteers: I’m so grateful for what you built. Now, onward. -H
— Hillary Clinton (@HillaryClinton) 2016 2月 10日
桑德斯在演說中首先感謝新州的民主黨選民,除了再次重申美國聯邦政府屬於人民全體,不允許被特權階級綁架的競選主軸外,還指稱這次的勝利將「獲得商界與政界,美國東部到西部的迴響(a message that will echo from Wall Street to Washington, from Maine to California)」,他要求全國選民共同為美國進行「一場真切的改變(a real change)」,同時也感謝競爭對手希拉蕊有風度的電賀。
桑德斯並非民主黨員,長年在國會中與民主黨合作,這次獲得民主黨的同意爭取黨內總統提名的初選,2006年當選佛蒙特州(Vermont State)聯邦參議員,2012年連任成功。
歷經愛州與新州2場令人驚奇的黨內初選結果,桑德斯帶給美國政界的衝擊,將繼續翻轉美國人民對政治的想像。
延伸閱讀:《美國正紅的「政治程咬金」 7旬老翁桑德斯讓希拉蕊選得冷汗直冒》
川普勝出,凱西克意外殺出
自參選後話題不斷的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人氣始終不墜,在愛州初選慘遭滑鐵盧後,9日他在新州的共和黨初選中終於扳回一城,他隨後在演說中感謝共和黨民對他的支持,並誓言要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會創造就業機會的總統」 (the greatest jobs president that God ever created)。
曾被《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將相關報導刻意置於娛樂版面的川普此役表現不俗,開票後以35%的選民支持領先第2名凱西克的17%,先前在愛州初選拔得頭籌的克魯茲,在新州初選中反而以11%的票數落居第3。
凱西克在得知新州初選陸續開票結果後,也發表談話,此役為他注入不少信心,凱西克表示將繼續為角逐黨內總統提名而努力。
What a night! Thx to our incredible NH supporters! Time to trade our snow boots for flip flops. See you tmrw SC! https://t.co/dy8KnZ122T
— John Kasich (@JohnKasich) 2016 2月 10日
希拉蕊不滿競選團隊
據悉,希拉蕊有意在新州初選後重整競選團隊,調整人事,主因是「無法確切執行政見宣傳」與「掌握網路民意有落差」。
自愛州初選險勝後, 1名希拉蕊競選團隊成員向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透露,「(希拉蕊)毫不掩飾的對我們表達不滿(letting all of us know that)」,希拉蕊要求競選團隊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宣傳,包括對初選的規劃。
另1名競選團隊成員直指,目前希拉蕊競選團隊中最大問題即「缺乏指揮中心」,舉凡捐款者、團隊成員、家族成員、希拉蕊友人,都可以對競選策略說三道四,「權責不分的結果就反映在這2次初選結果上」。
希拉蕊日前在接受MSNBC專訪時澄清,對競選團隊成員深具信心,「不會辭退任何人」,1名民主黨人士語重心長的對《Politico》表示,希拉蕊要儘快調整初選的步調與策略,因為「無論共和黨由誰出線,都比Bernie(桑德斯)還難應付」。
Both Hillary and Bill Clinton knew she would lose here – but not by this much https://t.co/dVRvaXGvwT | Getty pic.twitter.com/x6Tb0cAN2c
— POLITICO (@politico) 2016 2月 10日
共和黨與民主黨的下一場黨內初選將同時在美國時間20日登場,但地點不同,民主黨在內華達州(Nevada State)舉行,共和黨則選在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 State)。
2016年總統大選詭譎
經過了愛州與新州2場初選後,《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分析,2016年的總統大選將較歷屆總統選舉更為詭譎多變(fluid)。
1年前,沒有人看好現年74歲的猶太後裔桑德斯在民主黨的愛州初選中,險些讓希拉蕊重演2008年兵敗歐巴馬(Barack Obama)的戲碼,1年前,也沒有共和黨人認真的看待川普將在這次新州的初選中有所斬獲,如今,他們兩人的表現跌破一堆選情專家的眼鏡。
Here are your New Hampshire primary winners! pic.twitter.com/sRibzEny7R
— USA TODAY (@USATODAY) 2016 2月 10日
在愛州初選勝出的希拉蕊與克魯茲在新州初選均表現不佳,曾投入2000年與2008年黨內初選的共和黨亞利桑納州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對此表示,今年這2場初選結果「是我看過最難預測的選戰(the most unpredictable election)」,另1名民主黨選戰策士史倫(Robert Shrum)也認為,「說實話,(初選)結果前所未見(not like anything I’ve ever seen)」。
Trump stands by Cruz slur at New Hampshire poll stop: https://t.co/29lqfRbhUB"Do you regret it?""No, not at all."
—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2016 2月 9日
非典型競選:川普 VS 桑德斯
根據共和黨內部民調,1/3受訪黨員認為薪資結構不公是2016年總統選戰中最重要的議題,另有1/3受訪黨員則認為「美國經濟是最重要的事」。
也因此,當川普宣布角逐黨內提名後,他不但吸引了大批美國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較不高的選民,更重要的是,獨立選民對他的好感也是他人氣持續保持不墜的主因,而上述這些選民,都不是「傳統上」外界所定義的共和黨死忠選民,更甚者,2/3的受訪黨員支持川普「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的主張。
Donald Trump proves he is serious with huge win in New Hampshire https://t.co/5AkNhSxQBp pic.twitter.com/flmJ0xQwOq
— The Telegraph (@Telegraph) 2016 2月 10日
民主黨內部評估,高達5/6比例的未滿30歲受訪黨員支持桑德斯,希拉蕊則獲較多65歲以上黨員的青睞;民主黨內自由派以及中下階層的黨員大多屬意桑德斯的政見,希拉蕊吸引了較多的溫和派黨員;但是,桑德斯吸引了3/4比例以上的受訪獨立選民支持,則是希拉蕊這場黨內初選選戰至今打得辛苦的主因。
Bernie Sanders becomes first Jew to ever win presidential primary with New Hampshire win https://t.co/9fSqu2RPAm pic.twitter.com/sXJWlsHqt4
— Haaretz.com (@haaretzcom) 2016 2月 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