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抽不抽菸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教育水準、社會階級?以美國為例,抽菸是窮人日常啊!

「愈窮就愈抽菸,愈抽菸就愈窮」的窮人市場是菸商的樂土,尤其是窮人竟然寧可不吃飯也要抽菸,抽菸成為「剛性需求」。(示意圖非本人/Valentin Ottone@flickr)

美國原本是癮君子國度,好萊塢電影裡頭的明星總要來根菸,過去美國到處可見到人們吞雲吐霧,不分階級,甚至抽菸還一度成為富人階級奢華品味的象徵,但是這點在1964年天翻地覆。

由於醫學報告明確指出抽菸與多種致命疾病的關係,這下子全美開始積極推動戒菸運動,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戒菸運動卓然有成,如今在美國的繁華市區逛街,經過有機生鮮超市,以及精品商店,可能一整天都見不到半個癮君子。

但這不代表美國人都不抽菸了,而是呈現出一個意外的問題:抽菸變成了一種階級劃分

就統計來說,美國人只剩下15%成人抽菸,來到歷史新低點,這可說是戒菸運動的勝利,但是這15%的分布卻十分不平均,以教育程度而言,擁有大學學歷的美國人,自1965年以來,抽菸率大降83%,相對的,只有高中肄業學歷的美國人,抽菸率只下降39%;25歲以上成人中,高中肄業者有24.2%抽菸,高中學力GED文憑者有34.1%抽菸,上大學者僅有7.4%抽菸,而大學畢業生更只有3.6%抽菸。

以收入來區分,1965-1999年收入最高的美國人抽菸率大降62%,收入最低的美國人卻只下降9%。愈窮的人抽菸率越高,貧窮線以下的窮人有26.1%抽菸,相反的貧窮線以上只有13.9%抽菸,窮到沒有任何醫療保險者有27.4%抽菸,只有聯邦醫療保險者有27.8%抽菸,相對的有良好工作、收入,因而可負擔美國民間醫療保險者,只有11.1%抽菸。

一個月要花5千台幣抽菸!愈窮愈抽菸 煙愈抽身體愈差 

現在還在抽菸的美國人集中在鄉間、窮困地區,反映出來的結果相當驚人,美國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理當空氣較好的鄉間,肺癌發生率卻比城市居民高出18-20%。

這個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就像蘇東坡在評論張良生平的《留侯論》中所提出的看法,「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愈有錢的人,要是生命受到威脅,損失愈大,所以理當越愛惜自己的生命,美國的富人正是如此,當他們愛惜生命到不惜花上多點錢也要吃有機食品、生機飲食,又怎麼可能會抽菸呢?

於是,在菁英階級的社會與生活環境中,抽菸問題幾乎完全消失了,菁英階級很可能一整天都見不到半個抽菸的人。

但是在中下階層狀況可就完全不同,愈窮的人不僅本身抽菸率高,也因為周遭的人抽菸率高而更容易吸入二手菸,因而造成相關疾病發生率大增,不論是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更諷刺的是,調查發現,窮到連溫飽都有問題的家庭,抽菸率反而最高,吃不飽卻點菸來抽讓中上階級搔破頭也無法理解,但這卻是窮人的日常。

(圖/pixabay)
窮人竟然寧可不吃飯也要抽菸,讓菸商鎖定窮困族群。(圖/pixabay)

調查估計美國窮人每周花上43美元抽菸,相當於1300元新台幣,這筆開銷威脅到窮人購買食物的預算,直接導致他們吃不飽,但窮人卻會決定把錢拿來抽菸,因為反正都吃不飽,不如來根菸讓自己覺得好過點,類似情況不只發生於美國,這是普世現象。 (相關報導: 你想要戒菸嗎?不要再自欺欺人!醫師道出戒菸者老是失敗的真正原因… 更多文章

菸商的商業決策又加重了此一循環,由於富人已經很少吸菸,就算吸菸,富人也有充分的社會資源支持,很容易戒菸,菸商很快發現不可能保住富人市場,但是「愈窮就愈抽菸,愈抽菸就愈窮」的窮人市場,卻是菸商的樂土,尤其是窮人竟然寧可不吃飯也要抽菸,抽菸成為「剛性需求」,這讓菸商很快理解,與一般商品總是必須進攻中產階級以上族群不同,菸得要鎖定窮困族群,菸商對這些日子難過因而易受誘惑的窮困族群拚命招手,行銷預算全力集中在征服他們,這些成功的商業行動,更加重了窮菸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