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何認為烤蝦很美味,但水煮昆蟲卻很噁心?其中一個答案是,我們靠想像力進食的程度就跟靠嘴巴進食差不多。食物在不同時空、不同餐桌上,各有截然不同的意義。主觀選擇大幅影響著我們吃什麼、如何吃,但這種選擇是受到你我生活在當中的社會所調控。你我吃的東西會透露我們的國家認同、族群、社會階級、次文化歸依、甚至政治表態。料理為團體成員與歸屬感提供了同時具有象徵性及物質性的規範(Norm)。烹飪方式與口味既能凝聚群眾、也能分化群眾,例如厭惡他人的食物偏好。或許美國人會說吃蠕蟲、蚱蜢或眼球很噁心,但其他社會也會覺得砂鍋料理(Casseroles)以及花生醬(美國兒童零食的精華所在)同樣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