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肆虐全球近兩年半,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四個華人社會或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採取世界最嚴厲的防控措施,也締造了最佳防疫績效。如今,新加坡在「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下,從「防疫」穩健走上「脫疫」途程;香港近期經歷重創之後趨於平穩,但仍在清零或共存、與內地通關或向國際開放之間擺動;中國大陸原先抗疫成績稱冠世界,如今疫情遍地開花,所採取的「動態清零」讓人民備受煎熬;至於台灣,一直以來抗疫表現不錯,如今面對新一波疫情衝擊,顯得捉襟見肘,導致人心惶惶。這四個社會的抗疫表現,最寬鬆也最細緻的新加坡,相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付出較少成本,取得較快的進展。香港和台灣防疫嚴厲程度相當,三個月之前的抗疫績效不相上下,如今香港墜落深淵後逐漸回到常態,台灣則急墜而下,伊於胡底,是否重演香港悲劇,有待考驗。中國大陸對病毒嚴防死守,抗疫視同作戰,動不動封控,禁閉人民,且嚴守國境,力求滴水不漏,所以確診和死亡人數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4月23日公布的數據,前一日新增2988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包括2971宗本土病例,累計199,074宗確診個案,累計死亡病例4686宗,新增的12宗均來自上海。對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而言,這些數字足可寬心,但中共卻認為情勢嚴峻,災情慘重,不斷加大力度、擴增區域撲殺病毒。疫情最嚴重的上海封城將近一整個月,引發強烈民怨,但疫情尚未出現拐點。上海以精準防控達成動態清零而自詡為防疫資優生,如今卻在苦求清零目標下搞得天怒人怨,付出極大的代價,無論形象、民生、經濟、民心和人才吸引力都蒙上深厚陰影,其中出現的諸多因為尋醫困難致死的案例讓人聞之鼻酸,深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深受非議。上海抗疫引爆的「次生災害」,估計已導致數百人死亡,他們沒有死於新冠干擾,卻因新冠封管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