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現場/新新聞直擊六四》解放軍真的會打過來嗎?

評估一國軍隊,除武器裝備外,更重要的是民心之向背。(資料照,方仰忠攝)

天安門慘案之後,台海兩岸關係似乎緊張起來,不少入擔心中共會藉武力犯台來平息內部緊張,重新整合內部。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完整的30年前六四現場報導,請見 歷史現場/直擊六四》看見歷史的傷口 專題!

當中共派遣大軍血洗天安門廣場後,緊接著又調動軍警在大陸各地搜捕學運領袖,整個中國大陸目前正瀰漫著「紅色恐怖」氣氛。針對這場社會動亂,參謀總長郝柏村特別表示,「台灣應特別注意中共為了轉移目標而向外挑釁犯台」,同時郝柏村也下令三軍立即戒備。

20190616 upload-新新聞0119期-六四事件、北京大屠殺(10-2)-郝總長特別表示:「台灣應特別注意中共為了轉移目標而向外挑釁犯台。」(新新聞資料照)
郝柏村特別表示:「台灣應特別注意中共為了轉移目標而向外挑釁犯台。」(資料照,新新聞)

武力犯台仍有可能

中共是否可能利用這場内部動亂,為了轉移社會不滿的情緒,而悍然在台海製造戰端呢?直到目前為止,由於中共始終未宣布放棄武力犯台的政策,因此不能排除中共武力犯台的可能性。

客觀比較台海雙方軍隊的武器裝備的話,不可否認的是,國軍確實是不如共軍,不過,不論是打什麼戰爭,正規戰爭也好,革命戰爭也好,硬體配備固然重要,可是軟體建設更不可忽略。什麼是軟體建設呢?那就是民心士氣的問題。換句話說,打任何一場戰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能否獲得民心士氣的支持。

以越戰為例,自一九六四年越戰危機升高後,美國開始大舉增兵越南,全面介入越戰,在越戰高峰時,美軍在越南的總兵力達五十六萬之多。越戰前後一共打了十年,戰費高達一千六百億美金。結果,美軍最後不僅師老無功,而且被迫自越不光榮撤軍,這是美國自建國以來第一次遭到的敗仗,另外有一次則是不勝利的戰爭,那就是韓戰,而這兩次戰爭均在亞洲。

20190616 upload-新新聞0119期-六四事件、北京大屠殺(10-4)-當時美國這樣連蘇聯都畏懼三分的國家,竟會栽在一個二、三流國家手裡。(新新聞資料照)
當時美國這樣連蘇聯都畏懼三分的國家,竟會栽在一個二、三流國家手裡。示意圖。(資料照,新新聞)

當年,美國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超級強權,連蘇聯也得讓個三分,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以美國舉世無匹的國力,出動了那麼多的軍隊,使用了最現代化的武器,除了未動用核子武器以外,任何剛出爐的新型武器均派上用場,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栽在一個二、三流國家的手上。對於美國人而言,這簡直是難以面對的事實。

武器並非成敗關鍵

美國為何輸掉了越戰?顯然不是武器裝備的問題,關鍵主要仍是民心士氣的問題。換句話說,美國子弟千里迢迢地越過半個地球,遠征異國,在這個陌生的地域中,參戰的美軍始終在心理上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戰到最後的結果,不僅美軍師老兵疲,士無鬥志,而且舉國上下更是普遍衍生著反戰、厭戰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已註定了兵敗的命運。

同樣地,在抗戰勝利後,國共内戰期間,以國軍的美式裝備而言,共軍根本是望塵莫及,結果國軍卻兵敗如山倒,最後導致大陸的失守。當年國軍兵敗的主因,仍然是民心士氣的問題。 (相關報導: 歷史現場/新新聞直擊六四》有人急著逃走,有人坐困愁城 更多文章

1945年9月,在中國重慶,毛澤東與蔣中正舉杯歡慶抗日戰爭勝利。(維基百科)
1945年9月,毛澤東與蔣中正在中國重慶舉杯歡慶抗日戰爭勝利。(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反觀八年抗戰,當蘆溝橋事變後,以當時國軍的武器裝備而言,根本就不是日本皇軍的對手,結果中國卻赢得了最後的勝利,關鍵就在於民心士氣的向背。抗戰爆發後,蔣介石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而激發了民族主義的愛國情緒,舉國上下為了保家衛土 ,而與入侵日軍展開了浴血生死戰,最後終於戰勝了日本。這個實例再度證明,決定戰爭成敗的條件並不是武器裝備優劣的問題。

民心士氣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