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被反中消費的新疆,被外行出征的學者

日前公視首播紀錄片《新疆再教育營》,請到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吳啟訥,播出後其言論受網友撻伐。(截自公視紀錄觀點)

2020年1月17日,公視《主題之夜》於晚間首播紀錄片《新疆再教育營》(Tell the World),節目總長約80分鐘,由蔡詩萍主持,並請到中研院近史所的吳啟訥副研究員前來分析、討論。然而節目播畢不久,便發生網友集體出征公視粉專的慘劇,多數留言直指節目嘉賓吳啟訥教授「立場偏頗」、「為共產暴政洗白」、「對新疆現況一無所知」,逼得公視在幾小時後下架影片,並剪掉所有訪談內容,以純紀錄片的形式重新上線。

此般處理方式看似皆大歡喜,卻只是讓慘劇演成了荒謬鬧劇。網友出征時萬箭齊發,但箭矢落地後,卻隨處可拾缺乏常識、偏執可笑的詭異發言,多數民眾一是把中國的伊斯蘭與維吾爾兩種概念混為一談,二是無法接受「再教育營等於集中營」以外的論述,三是專門批鬥吳教授的「評論資格」,其中不少發言都涉及詛咒與人身攻擊;《自由時報》甚至也進場加碼,直指吳教授是「學界吳斯懷」,扣個「宣傳統戰」的紅帽子,意圖煽動輿論風向,進而摧毀吳教授的學術人格。

以上種種,對比網友對公視事後處置的歌功頌德,顯得格外蠻暴、反智、諷刺,其實多數人之所以如此歇斯底里,不是因為真把新疆或伊斯蘭放在心尖上,而是根本戒不掉對這兩個議題的消費,從而獲取反中陣營的歸屬感,故每每聽聞不同說法,便要糾眾聲討、集體出征。台灣近年反中氛圍漸強,這兩個議題也因此被不斷政治化,致使網路一言堂現象普遍,甚至侵蝕言論自由與專業學者的學術判斷。若此風持續,公視紀錄片事件不過是開端,往後還會有更多的吳啟訥,面對政治正確的宰制,被外行出征、被網路凌遲、被平台下架,最後在主流的嘈雜掌聲中,被迫沉默,直至完全噤聲。

遠在天邊的伊斯蘭與新疆

對台灣多數民眾而言,新疆與伊斯蘭都是遠在天邊的存在,多數時候還帶點異域的東方色彩。相較歐洲社會現存的移民問題、中共面臨的多民族治理局面,台灣在政治、社會層面上都難以對前兩者的情狀感同身受;且現下「統獨」與「國家認同」議題大行其道,其他議題若不是做過場的龍套,就只能當推動劇本的配角。

舉個例子,台灣多數民眾無法區分「維吾爾」與「伊斯蘭」兩概念,因此在臉書上針對此議題的表態,往往套用固定公式,即分享一個來源不明、無法核實、內容近似天方夜譚的「新疆集中營」報導,接著寫出「中共要禁絕伊斯蘭」或「中共要對所有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清洗」等字句,明顯對於所謂「民族識別」、「民族區域自治」等歷史關鍵字一無所知。台灣人或許很難想像,漢語穆斯林(回族)與維吾爾人雖都是穆斯林,但在中國是兩種民族概念。 (相關報導: 劉燕婷觀點:從《倚天屠龍記》到《刺客信條》,為何我們總是誤解阿薩辛派? 更多文章

雖說現下中共對維吾爾人穆斯林的限制多於回族,但在中共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下,回族與維吾爾人身為少數民族,同享各種法律與政策上的優惠、補助、名額保障;尤其是中共對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優待制度,已逐漸令社會分化出兩種極端的政治正確。許多漢人深覺自己被政府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反向歧視」,從而匯為一股敵視穆斯林的政治正確,又名「穆黑」;然而網路上另一派政治正確的聲音,則主張要尊重穆斯林特殊的信仰實踐與生活習慣,因而被常被較偏「穆黑」陣營的網友貶稱為「白左」或「聖母」。白左往往批評穆黑沒人性,穆黑則罵白左天真、脫離現實,兩派人馬的罵戰,隱晦勾勒出中國複雜的伊斯蘭治理圖景。穆黑們的網路留言雖有荒誕不經的成份,卻總能喚起一定比例讀者的共鳴,這與中共行之有年的民族政策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