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眾看到的(電影內容),日益受制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美國筆會(PEN America)〈好萊塢製作,北京審查〉報告主要作者塔哲(James Tager)
《鋼鐵人3》、《末日之戰》、《捍衛戰士2》......這幾部好萊塢大片擁有一個共通點—它們皆是中國審查影響力深入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鮮明例證。
倡議言論自由的非營利文學組織「美國筆會」(PEN America)日前以〈好萊塢製作,北京審查〉(Made in Hollywood, Censored by Beijing)發布篇幅長達94頁的報告,警告中國市場紅利與電檢制度的雙面影響,對美國電影產業的創作自由產生嚴重威脅。為了取悅中國當局,片商開始對電影的方方面面展開自我審查,不惜改動演員人選、故事情節、劇本台詞甚至是場景服裝,唯恐誤觸北京的審查紅線。
China's censorship of Hollywoodhttps://t.co/VKm02iNwrg
— KittySnow (@KittySn52889207) August 6, 2020
難敵中國市場誘惑 美國片商爭相對電影「動手」
對於好萊塢影業而言,中國市場有多重要?根據報告內容,美國電影去年在中國合計獲得逾2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64億元)的收益,《復仇者聯盟4 : 終局之戰》(Avengers 4:Endgame)、《玩命關頭:特別行動》(Fast & Furious Presents: Hobbs & Shaw)等大片的中國票房,比美國本土還要高,也是決定高成本製作成敗的關鍵金脈。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美國本土戲院重新開幕之日遙遙無期,片商也指望著逐漸復甦的中國市場能挹注票房。
Join PEN America & @usc_uschina on 8/5 for a discussion of PEN America's upcoming report on how Chinese censors have spread their influence across filmmaking in the U.S. — incl.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Hollywood can chart a better path forward: https://t.co/X5s3JC2R1w.
— PEN America (@PENamerica) August 3, 2020
正因如此,片商為了擠進年度外國電影配額限制、獲取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場券,向自家電影「開刀」的情形在近年來屢見不鮮:《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中涉及LGBT的內容在中國上映時遭刪去,《007:空降危機》(Skyfall)電影裡中國人被殺害的畫面也被剪掉。
為了避開「讓十億人不開心」的風險,漫威(Marvel)電影《奇異博士》(Dr. Strange)的編劇,更直接將片中要角古一法師(Ancient One)的族裔從原著的藏族(圖博)人改為凱爾特(Celtic)人。據傳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已特別要求《末日之戰》(World War Z)的製片將片中「病毒起源自中國」、暗指北京掩蓋疫情的台詞刪除,但本片至今仍未能在中國上映。
好萊塢電影能拍什麼 中國說了算?
但事到如今,中國的力量不僅止於決定本國人民能見到的電影面貌,更對全球觀眾所能看到的影片題材產生影響。例如西藏、台灣、天安門事件合稱的「3T」(Tibet, Taiwan and the Tiananmen )主題,就是絕對會觸怒北京、連提都不要提的重中之重,去年便有眼尖網友發現,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捍衛戰士2》(Top Gun 2: Maverick)在預告中的飛行外套,竟不見第一集原本繡有的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
男星李察吉爾(Richard Gere)6月也在美國聯邦參議院警告:「美國片商想進入中國市場的渴望,與中國的審查制度兩相結合,會導致自我審查的發生,並忽略偉大的美國電影過去曾觸及的社會議題。」現年70歲的李察吉爾,本身就因長年支持西藏人權,落入遭中國封殺「黑名單」的苦主,他也坦言自己被好萊塢片商敬而遠之,不敢找他拍片。
There’s a new Top Gun movie coming out. And Maverick is wearing the same leather jacket - only this time it’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pproved, so the Japanese and Taiwanese flag patches are gone (screenshot on right is from the new trailer)... pic.twitter.com/gUxFNFNUKX
— Mark MacKinnon (@markmackinnon) July 19, 2019
南加州大學(USC)政治系教授駱思典(Stanley Rosen)更點出,中國電檢機構的監視無遠弗屆,「別以為你製作的獨立電影只是瞄準小市場,沒有進軍中國的意圖,就不會被注意到,就不會影響到其他賣座電影,那麼你就錯了......電影中任何涉及中國的部分,都是(北京)關切所在。」
執筆本篇報告的塔哲(James Tager)直言,雖然外界都明白北京當局對境內思想與創作的嚴密箝制,但更令人憂心的是在龐大經濟誘因下,中國審查制度的長臂已然深入好萊塢,讓片商在電影裡內化中國的敏感紅線與觀點,「重新塑造哪些內容可以被訴說、演出(而什麼不行)。」

而隨著近來美中關係愈趨惡化,華府也開始浮現對中國控制好萊塢影業的不滿聲音,質疑片商高層在美國國內高舉社會正義大旗,卻向北京的要求俯首稱臣,將其輕描淡寫為讓電影能在中國上映的「商業決策」。
「中國政府的審查員根本什麼都不用說,因為好萊塢已經代替他們完成了工作,」今年7月,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直批:「還有更多不曾見光的劇本,因為編劇與製作人心知肚明,不去試探(中共)底線。」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眾議員加拉格(Mike Gallagher)更要求政府介入此事。
Hollywood’s self-censorship is no passing fad, Kal Raustiala writes. U.S. film studios hesitate to criticize authoritarian regimes for fear of losing market access or drawing cyberattacks—and American soft power suffers as a result.https://t.co/ZzauZWngUm
— Foreign Affairs (@ForeignAffairs) August 4, 2020
美國筆會在報告中呼籲,組成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家大型電影公司,每年應發布產業與中國關係的報告,並向大眾公開外國政府對電影提出的刪改要求,並承諾相關剪輯僅涉及在中國上映的版本,不會影響其他地區播出的版本。報告強調,將審查攤在陽光下,是與其抗衡的第一步,「片商不該把作品的唯一版本修剪至極限,直到它看起來能夠被世上最嚴格的審查體制接受。」
而美國電影協會對於報導內容則不願置評,業界人士向《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指出,北京當局的審查基準一向不透明,片商無從得知電影被禁止上映的理由,公開遭審查一事可能將適得其反,危及片商在中國的地位,多年來開拓市場的努力也將付諸流水,而片商如今成為當局出氣筒,只是川普政府轉移焦點的政治招數。
塔哲對此則質疑,好萊塢片商對中國戰戰兢兢的態度,就像給了北京一張自由通行證,使其能將審查的影響力推展至國際社會,「若那些原本在中國拍不得的題材,現在連好萊塢都不敢拍出來,那我們還能指望誰講述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