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4)於波蘭煤礦重鎮卡托維治(Katowice)召開,議程為12月3日至14日,近200國齊聚一堂,計畫將巴黎峰會的減碳協定付諸實現。儘管美國總統不承認全球暖化,但氣候變遷卻不會因此停下。氣溫和海水溫度小數點後的變化只能仰賴儀器監測,然而熱浪、颶風、旱災和水患等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損害人身安全與財產。此外,全球暖化也造成生態甚至社會層面的變遷,有些細微且較少被提及,但不容忽視。

《美聯社》(AP)報導,全球暖化的影響無所不在,有些人類難以發覺,例如南冰洋的鬚鯨(baleen whale)為了穿透冰山融化的噪音而改變歌聲頻率,有些很惱人,像是加州野火使空氣瀰漫煙塵,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對抗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美式足球「大比賽」(Big Game)不得不延期。暖化當然也會危及生態和改變疾病流行範圍,例如海水酸化危害甲殼類和珊瑚等生物、喜好溫暖環境的弧菌(Vibrio bacteria)造成阿拉斯加爆發疫情,以及高緯度的加拿大出現熱帶病瘧疾。
一項研究甚至指出,全球暖化和美國冬天犯罪率上升有關。波士頓東北大學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犯罪學家福克斯(James Alan Fox)說,這個推導其實是合理的,因為冬天氣溫升高,有更多人在戶外閒晃,犯罪率自然會升高。

此外,氣候變遷也會影響政治。許多研究顯示,敘利亞的破紀錄乾旱是內戰的原因之一,隨後又導致大規模難民潮。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氣候學家阿利(Richard Alley)說這是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許多問題積在一起,使彼此惡化。氣候變遷並沒有引發敘利亞內戰,但在人民不快樂的地方發生一場乾旱,農人遷移到過份擁擠的城市,加劇的問題與衝突,最後爆發戰爭。阿利說:「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奧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氣象學教授邁非森(Renee McPherson)表示,氣候變遷左右衝突的狀況不只發生在敘利亞。在西非國家奈及利亞(Nigeria),農夫和牧牛人為了日漸稀少的水資源和肥沃土地而彼此爭鬥,上千人因此喪命。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地理學家摩拉(Camilo Mora)說:「這就像骨牌效應,你退後綜攬全局,就會明白氣候變遷是化學反應式的一部份。」摩拉搜索科學文獻,發現467個全球暖化影響社會運作的例子,像是澳洲地底電線過熱短路。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班機停飛,這是因為熱空氣密度小,導致起飛和降落更為困難。摩拉說:「這串清單的內容超乎想像。」

地球的改變讓大自然的時序產生混亂,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生物學家普利麥克(Richard Primack)說,氣候變遷使數百種植物開花期變動、樹木長新葉的時期改變,候鳥遷徙時程也有變化,這讓許多以往的自然現象無法自然發生。
舉例來說,目前歐洲的橡樹提前長出新葉,提早孵化的毛毛蟲食物不虞匱乏,但美國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氣候學家法蘭西絲(Jennifer Francis)說,鳥類遷徙憑依的標準是白晝長度,昆蟲則是隨著溫度而孵化,因此「晚到」的鳥兒可吃的蟲子就減少了。另外,法蘭西絲指出,急遽的冷暖變化將楓樹的樹液流動(sap flow)搞得一團糟。一篇發表於美國生態學會(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的研究報告顯示,較乾燥的空氣和人類活動產生的氮等氣候因素,阻礙了楓樹生長和楓糖漿的生產。

全球暖化也改變了雄鯨魚求偶的歌聲。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CNRS)地球物理學家羅以爾(Jean-Yves Royer)和同事研究、比較2002至2015年間雄鬚鯨的鯨歌,發現在冰山融化的區域,雄鯨歌聲的頻率會降低。海水和空氣的溫度不斷攀升導致冰山融化,並產生巨大聲響,為了穿透這些聲音、確保雌鯨聽到求偶之歌,雄鯨只好調整自己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