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8日在個人Instagram發表聲明,向她的1.1億名粉絲公開宣示, 今年11月6日舉行的美國期中選舉,她將會支持民主黨提名的參、眾議員候選人,並呼籲選民出面投票。向來避談政治的泰勒絲此番公然表態,也凸顯性別議題在本次選舉中發酵的重要性。
前晚才結束全美巡演的泰勒絲(Taylor Swift),在Instagram上發布長文,表示她將會把手中選票投給民主黨在田納西州(Tennessee)提名的眾議員候選人庫柏(Jim Cooper),以及參議員候選人布雷德森(Phil Bredesen)。由於這是泰勒絲首度公開表露政治立場,聲明一出便在社群媒體掀起波瀾,5小時內已累積破百萬的讚數,更有許多人拿她和老仇家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比較—肯伊威斯特是川普在演藝圈最死忠的支持者之一。
Taylor Swift breaks political silence, says she's voting for Tennessee's Democratic Senate candidate Phil Bredesen. https://t.co/GKsVrPQ9mp
— The Associated Press (@AP) 2018年10月8日
泰勒絲為何選擇發聲?
雖然泰勒絲在過去幾年來不吝為女權發聲,外界也把她標榜為女性主義者,但泰勒絲始終未曾公開談論自身的政治傾向。在2012年受訪時,她解釋:「我不談政治是因為這可能影響到其他人,我認為自己所了解的,並不足以告訴人們該投給誰。」儘管川普(Donald Trump)曾多次對女性出言不遜,但力挺女權的泰勒絲卻一直對此保持沈默,更曾因此招致批評。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泰勒絲發佈了一張自己排隊等待投票的照片,呼籲人們加入她的行列,結果「泰勒絲投給誰?」旋即登上Google熱門搜尋排行榜。
談到為何選擇打破長久以來的沈默,泰勒絲在貼文中寫道:「過去我一直不願公開表達政治觀點,但由於過去兩年來發生在我生命和世界上的幾件事,我現在對此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泰勒絲說:「一直以來,決定我手中選票的都是哪位候選人會去保護和爭取—我相信這個國家所有人民都應享有的人權。」她也提及,自己反對任何基於性傾向、性別和膚色的歧視,並稱種族主義是「駭人、令人作嘔又普遍的」,因此「我不能投給那種不願一視同仁.為所有美國人爭取尊嚴的候選人。」

泰勒絲轟共和黨候選人:她嚇壞我了!
田納西州的聯邦參議員之爭,將由民主黨提名的前田納西州州長布雷德森,與田納西州共和黨籍現任女眾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對決。現任田納西州參議員是共和黨籍的柯克(Bob Corker),曾多次重砲抨擊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柯克是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在去年宣布將於本屆任期結束後退休。目前民調顯示選情陷入拉鋸,由於共和黨在參議院僅具微弱優勢,布萊克本要力圖為共和黨保住關鍵席次。如果布萊克本能在最終大選中勝出,更將成為田納西州歷史上第一位當選的女性參議員。

但一向支持女性的泰勒絲,這次卻不願支持曾表示「我政治不正確,且為此感到自豪」的布萊克本,更促使她公然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我很希望能投給女性候選人,但我沒辦法支持布萊克本,她在議會裡的投票記錄嚇壞我了。」泰勒絲細數,布萊克本過往曾反對女性同工同酬、反對重新授權失效的《防止對婦女施暴法》(VAWA)、反對同性婚姻,更認為企業有權拒絕服務同性伴侶。泰勒絲直言:「這些不是我的『田納西價值』。」
泰勒絲同時呼籲她的紛絲去了解自己選區內的候選人,並投給最能代表自身價值觀的一位。「雖然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可能永遠無法找到在每個議題上立場都全然相符的政黨或候選人,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去投票。」
從政治不沾鍋到「打破沉默者」
2013年,泰勒絲在美國丹佛(Denver)舉辦演唱會,根據泰勒絲說法,當地電台DJ穆勒(David Mueller)藉著拍照之故伸出鹹豬手,趁合影時把手伸進裙內偷抓她的臀部,「我傾身閃避,他的手卻還是黏著我的屁股不放」。事發後穆勒被所屬公司掃地出門,不滿被解雇的穆勒告上法庭,指控泰勒絲使他丟掉工作,並求償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000萬元);泰勒絲也不甘示弱,也以1美元的求償金,反告穆勒性騷擾。她表示,1美元的求償金額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即為其他遭受性騷擾的女人站出來。
這場「摸臀案」(the groping case)官司纏訟多年,法院最終在去年判定泰勒斯勝訴。泰勒絲出面控訴被性騷擾的遭遇,和眾多勇敢揭露自身痛苦經歷,掀起「我也是」(#metoo風潮的「打破沉默者」(silence breakers),一同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TIME)2017年的「年度人物」(Person of the Year),並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時代雜誌形容,她在聽證會上的證詞,是「該年度關於性騷擾對話中的一大里程碑。」

2018會是另一個女性之年嗎?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今年聯邦眾議院選舉中,女性選民及女性候選人將是決定性因素,共計有多達183名女性角逐眾議員,國家廣播公司(NBC)預估,明年將有30至40位新科女性眾議員進入國會,女性眾議員總人數可望突破100人。且在女性選民方面,大部分表示對指控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性侵的心理系教授福特(Christine Blasey Ford)感到同情,而且女性向來是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卡瓦諾性侵事件可能因此為民主黨催票。
上一次美國出現大量女性有意參選公職是在1992年:1991年老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提名湯瑪斯(Clarence Thomas)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湯瑪斯的前任助理、奧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法學教授希爾(Anita Hill)在聽證會出面指控曾受到湯瑪斯的性騷擾,當時台上14位清一色是白人男性的聯邦參議員輪番詰問希爾,這個畫面激怒了美國女性,美國的姐姐妹妹隔年訴諸行動,投入國會選舉,將數量破記錄的女性代議士送進聯邦參眾兩院,史家稱之為「女性之年」(Year of the Woman)。

但《華盛頓郵報》也分析,雖然卡瓦諾事件恐衝擊共和黨的眾議院選情,卻可能鞏固共和黨在參議院席次,原因是參議院選舉的幾個主要戰場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都投給了現任總統川普,而卡瓦諾事件發酵激發共和黨主要支持者──白人男性──的憤怒情緒,使他們的投票意願與意向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