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黃背心」示威進入第3周,1日的巴黎抗議活動更造成法國近10年來最嚴重都市動亂,已知有3人喪命。這場起初反對調漲燃料稅的抗議行動,至今已變成反政府示威,而法國總理菲利普原訂當地時間4日與「黃背心」主要成員會面,但英國廣播公司指出,部分成員遭到激進示威者死亡威脅,因此退出與菲利普會談。法國媒體4日報導,為避免局勢持續升高,法國政府將宣布暫停調漲燃料稅。
示威引爆10年來最嚴重都市動亂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為了達到降低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目標,積極推廣綠能,因此調漲燃料稅,但10月已漲過1次,卻計畫2019年1月再漲1次,每加侖將增加30歐分(約新台幣10元),未來數年仍會繼續調漲,而現在法國瓦斯每加侖為7.06歐元(約新台幣240元),此舉先引發駕駛強烈反彈,11月17日首次「黃背心」(Gilets Jaunes)示威,全法國有28萬人參加。

11月24日第2個周末登場的全國「黃背心」示威,法國內政部稱,參與人數銳減,僅有8萬多人,但巴黎的抗議活動就發生警民衝突,主因是有群眾要闖過警方設置的路障,警方動用催淚瓦斯驅離,指控有極右派分子混入示威群眾鬧事。12月1日的巴黎示威則徹底變調,蒙面人士襲警、縱火燒車及建築物、掠奪商家,並毀壞凱旋門(Arc de Triomphe)內展示的藝術品。
Fuel supplies, schools hit on third week of France's 'yellow vest' protests https://t.co/Kghyscmflr pic.twitter.com/agaShmCRNt
— FRANCE 24 (@FRANCE24) 2018年12月3日
學生上街反教改 救護單位抗議反健改
1日的動亂造成至少3人死亡、133人受傷、412人被捕。法國內政部表示,共出動37000名員警、30000名消防員、30000名憲兵及內政部的安全部隊平息動亂。法國政府稱,1日全國總計約136000人參與「黃背心」示威,而2日有來自全國100間中學的學生上街反對教育改革,私立救護單位的駕駛也示威,反對社會安全及健保改革。法國各地的封路、封鎖加油站的抗議行動也持續進行。
馬克宏1日推文強調,他會一直「尊重抗議行動」及「聆聽反對聲音」,但也直言「絕不接受暴力」。馬克宏3日與內閣成員舉行安全會議,商討應對措施,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儘管閣員不排除任何可行方案,但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這個選項沒有提出來討論。法國文化部長希斯特(Franck Riester)說,菲利普(Édouard Philippe)「未來幾天會有強力的和談動作」,但未多加詳述。
Aucune cause ne justifie que les forces de l’ordre soient attaquées, que des commerces soient pillés, que des bâtiments publics ou privés soient incendiés, que des passants ou des journalistes soient menacés, que l’Arc de Triomphe soit ainsi souillé.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2018年12月1日
凍漲才接受談判 馬克宏無妥協跡象
《紐約時報》指出,部分自稱「溫和派」的「黃背心」示威群眾投書《星期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強調政府想要協商,必須先凍漲燃料稅,部分人士則要馬克宏下台,另有一群人認為應該解散國會,重新改選。「黃背心」示威進行至今,馬克宏與菲利普都沒有透露,會考慮不調漲燃料稅,但已有國會議員建議,應該延後調漲時間。
菲利普3日也與在野黨領袖會談,極右政黨「民族聯盟」(National Rally,舊名為民族陣線)領導人勒潘(Marine Le Pen)警告,馬克宏恐怕會是近50年來,首位下令對抗議民眾開槍的總統。勒麥爾(Bruno Le Maire)同日與工商代表會面,了解示威造成的損失,勒麥爾表示,自11月17日開始,「黃背心」示威已讓商家預計的收益減少20%至50%。
France fuel protests: 'Yellow vests' pull out of PM meeting https://t.co/2JquE5nWOC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8年12月4日
激進人士死亡威脅 部分示威代表退出會談
另外,菲利普計畫4日與示威活動主要成員會面,但BBC指出,部分成員收到激進成員死亡威脅,因此不參加會談。不過「黃背心」示威活動沒有知名領袖,且活動主要透過社群網站號召,參與群眾從極左到極右都有。BBC表示,最初的參與者以來自鄉下地區,高度仰賴汽車的民眾為主,再加上不滿馬克宏經濟改革的群眾。
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法國專家萊特福特(Jeff Lightfoot)直言,沒有政黨基礎,加上民眾不滿經濟狀況,才會讓馬克宏飽受抨擊。萊特福特說,馬克宏2017年會勝選,單純是民眾厭倦傳統左右大黨競爭局面,且馬克宏並未獲得鄉下地區的廣大支持,缺乏政黨基本盤護航,使得馬克宏容易被選民唾棄。
無政黨基本盤、經濟好轉慢 馬克宏成眾矢之的
萊特福特還說,法國經濟有在好轉,只是速度非常緩慢,且大城市及周邊區域才有成效,鄉下地區則沒有特別跡象,而鄉下居民又特別依靠車子,調漲燃料稅自然引發反彈。居住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帕文(Marco Pavan)告訴《華盛頓郵報》:「去問問看巴黎人,他們沒有人認為是大問題,因為他們不用車......但我們住在山邊,沒有公車或火車可搭,我們必須要有車。」
萊特福特也稱,馬克宏被視為有錢人的總統,因為他推動勞動改革,讓企業有更大自由聘用和解雇員工,還解散部分工會,這些改革不受中低階層人民歡迎,因此馬克宏被認為高傲、不食人間煙火。萊特福特表示,由於馬克宏沒有露出可能妥協的跡象,勒潘才會說,馬克宏可能對群眾開火,這也可能讓勒潘取得優勢,利用群眾不滿馬克宏的情緒,成功贏得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