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裝潢,很多人的第一個念頭都是「要怎麼省錢?」預算不多時,把錢花在刀口上固然是對的,然而有些常見的省錢裝修法,不但會造成房屋的大問題,還有可能反而讓你虧大錢!
小陳受到爸媽的資助,在台北市買了間屋齡30多年的老公寓,原本計劃用150萬元裝修和添購家具、家電,沒想到請設計師估價之後,光是裝修費用就要200多萬元!
小陳上網爬文,發現有些網友和師傅說,舊的壁磚和地磚可以不用刨除,直接把新的磁磚貼上去就好了,這樣不只省錢,還可以縮短工期,讓他開心極了。
「千萬母湯!」好友阿和在Line上看到小陳的訊息,急忙阻止他:「我家隔壁王媽媽去年裝修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結果才隔半年磁磚就掉下來,而且牆面還滲水,現在又要打掉重做,等於多花2倍的錢耶!」小陳大驚,只好再拜託爸媽額外贊助裝潢費。
省錢省錯地方 日後虧更大
像小陳這樣,因為裝潢預算有限,想方設法拼命節省開支的人,其實不在少數,有些人運氣好,裝修後沒出問題,覺得自己真是賺到了,但也有更多的人,事後房子狀況一堆,後悔萬分。
有許多舊屋改造經驗的「好設工作室」資深設計師黃琮鈞,歸納出以下5種消費者最常誤用的NG裝修法。
NG裝修法① 在舊磁磚上覆貼新磁磚
刨除舊磁磚會衍生拆除和清運的費用,又容易造成粉塵、髒污,因此想要省錢的屋主會採用「覆貼工法」,直接將新磁磚覆蓋在舊磁磚上。黃琮鈞指出,這種工法會有3個問題:
①黏著度不佳。因為磁磚是光滑表面,而且通常會有高低差,即使經過批土,再用接著劑黏合新磁磚,黏著度還是不夠強,尤其當舊磁磚有膨拱(空心凸起)和變形的情況,新磁磚就更容易掉落,或是因為踩踏而破裂,非常危險。
②牆面、地板厚度增加。比較講究平整度的屋主,會請工班在覆貼磁磚前重鋪水泥「找平」(找出水平基準並用工法整平牆面或地面),但如此一來,牆面或地板的厚度就會增加至少3~5公分,除了會讓室內空間變小,還有可能超出門框、門檻,不僅不美觀,也會影響門片開闔。
③有滲漏水疑慮。很多人以為,只要磁磚表面看起來沒有滲漏水,就不需要刨除重做。其實,就算管線沒有滲漏,牆面和地板也可能因地震或其他因素,造成防水層破壞,導致水流滲入樓板或牆面,特別是浴室、廚房、陽台等地方更易發生。當涵水量過多時,水泥或鋼筋就會隨時間老化,產生白華現象(磁磚縫隙滲出白色結晶物)或氧化生鏽,將來還是有可能滲漏水,嚴重者還會因鋼筋氧化生鏽而造成水泥膨拱、鋼筋外露等問題,美美的新磁磚就白貼了。
正確做法
如果打算重貼壁磚或地磚,最好還是將舊磚刨除到「見底」(看到磚牆或RC層),順便檢查牆體內部有無受潮、管線有無漏水生鏽,處理過後重新施做防水及水泥粉光打底,最後再貼上新磁磚,才能免除後患。 (相關報導: 多花100萬,竟只買到悔恨!專家揭6種恐怖「無用裝潢」,做了讓你後悔莫及 | 更多文章 )
NG裝修法② 浴廁漏水僅局部整修
當浴廁漏水,或是拆除舊浴缸時,有些屋主僅會局部整修,而不會整間打掉重做,這樣雖然可以省下不少錢,但一來新舊建材的落差會非常明顯,二來新施做的防水層和舊的防水層中間會有縫隙,水流便容易滲入牆面和地坪,久了甚至會破壞結構,最後還是得整間重新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