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書法、繪畫、瓷器樣樣精通,就是當皇帝不太行…揭宋代亡國之君的極品文青生活

宋徽宗的藝術造詣之高,當皇帝實在可惜了啦!(圖/維基百科)

不知為何,不論中國還是台灣民眾,皆對中國歷史的某些朝代抱持著一些刻版,譬如說以為清末皇帝都是無能廢物,教科書上漢武帝的排版空間超大,就認為他是個好皇帝,或是覺得在外敵入侵時,喊主和的都是王八蛋......但比起接下來講的誤解,這些刻板印象都太low了,他的名字叫做趙佶,在歷史又有個更具知名的稱號──宋徽宗。

許多人對宋徽宗的第一印象很差,因為他在普通教科書上只留下了三項事蹟:

1.亡國代言人:被金兵俘虜,亡了北宋。

2.子女超多:他生性風流、愛好美色,可以稱得上是最會生育的皇帝之一,一生只活了54年,卻生下了66個子女,比甚麼康熙、乾隆厲害多了。

3.性慾高強:儘管後宮粉黛三千人,還是滿足不了他的慾望,總喜歡在月黑風高之時微服出宮,尋找刺激。據說還和一代名妓李師師談過一段感情。

如果只用以上三者來看,宋徽宗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爛皇帝,但歷史總是多方面的,雖說他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在藝術方面,卻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富藝術氣質而才華橫溢的皇帝,他對藝術的貢獻,甚至千年以後的中國,以及被中國文化薰陶的日本和韓國。要是說自詡藝術評鑑高手的乾隆的藝術品味是50分,那宋徽宗肯定是一萬分,他廣泛涉獵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更是無與倫比,他首創瘦金體,將「天骨遒美,逸趣靄然」的特殊品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又曾將藝術繪畫併入科舉取士之列,使藝術品味散播至下層階級;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當屬花費大筆金錢研發顏色樸實的汝瓷,使中國藝術發展走向了「簡潔美」的高LEVEL等級。

鋒芒畢露的瘦金體

相信有不少讀者都擁有被父母逼著學習書法的慘痛回憶,作者也一樣,當時書法老師總說:「哎呀呀鋒芒露出來的啦!書法講求收鋒而不露鋒芒、低調內斂、韜光養晦!給我換張紙重寫!」「鋒」與「芒」都是古典美學的禁忌,中國書法講「藏鋒」,正是因為整個儒道的主流傳統都不鼓勵「鋒芒畢露」,而是含苞待放、曖曖內含光,「鋒芒畢露」是目中無人的象徵,是要遭天譴的。當時我真總以為書法老師的正統楷書、行書字體才是真正的藝術,不知原來真正厲害的人,才不仿效別人的字體,而是自行開創出一派潮流。

宋徽宗的書法是北宋字體的代表,他自視自己為「天下一人」,不肯居於藏鋒內斂的古老傳統,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最終,他開創了一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的書法字體──瘦金體。 (相關報導: 他才是電話真正發明者,為何卻窮困潦倒抑鬱而終…因為貝爾做了這件事,讓他死後百年才平反 更多文章

宋徽宗瘦金體《欲借風霜二詩帖》。(圖/維基百科)
宋徽宗瘦金體《欲借風霜二詩帖》。(圖/維基百科)

之所以叫做「瘦金體」,可不是嘲笑敵國金朝的意思。「瘦」的意思是筆墨緊窄而清薄,猶如柳樹般飄然。而「金」是金屬,是青銅,也是黃金。「金」與前者的「瘦」相反,堅若磐石,鋒芒畢露。先秦工藝流行「錯金」,在青銅器中預先刻上圖畫,在將熔化的金銀倒入凹陷處,使顏色沉暗的青銅多了閃亮的雕花裝飾,展現出「錯金」之美。把「瘦」和「金」連起來,即是線條雖細瘦而飄然,華麗貴氣而硬挺,兩者看似截然不同,宋徽宗卻能將其融合得白璧無瑕,這是其書法的奧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