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被王羲之罵,下午被宋徽宗罵,晚上沒睡着還要被李時珍罵……你被『老祖宗』教育了嗎?回答我!」……「暴躁老祖宗」創意影音近日走紅中國大陸網路,在AI技術加持下,王羲之、李白、李時珍、唐伯虎等歷史人物在短影音中「復活」,並結合自身經歷和史實,配上「咆哮式」的情緒化表達,向廣大網友發出「靈魂拷問」,引發熱議。
「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亂裡逃難三年,手機被搶、WiFi全斷,你難不難受?回答我!」被吐槽寫詩賣慘的「杜甫」咆哮回應。宋徽宗也暴躁輸出:「當皇帝是我自己願意的嗎?不是向太后選的嗎?回答我!」……以「回答我!」系列為代表的「暴躁老祖宗」影音在中國大陸社群平台引發熱議。
「你回答我!」成了網路流行語
「你回答我!」成了網路流行語,字幕還打上英文。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借助AI技術「復活」當代,用現代語言和情緒化的表達方式回應後世對其「風流」的誤解:「說我風流?說我不務正業?說我瘋癲?來好好看看我!你回答我!」
緊接著,大書法家文徵明又以同樣方式出場:「我承認我考了九次應天府都沒考上,那我問你,我最後有沒有被受『翰林院待詔』?回答我!我書法、繪畫、文學哪樣差了?吳門畫派的代表之一不是我嗎?90歲還在創作,你能嗎?」有網友表示:「雖然被懟得一楞一楞的,不過看得很過癮。」
與此同時,歷代帝王也站出來了,宋徽宗開懟說:「有人說我的瘦金體書法不該是天下第一,我要是天下第二,你來當這個天下第一麼?」乾隆的「暴躁」台詞是:「還有人說朕農家樂審美!那朕問你,要是你得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你能忍住不蓋28方章嗎?」秦始皇也很生氣:「那些六國文本、亂七八糟的度量衡,誰統一的?我統一的是六國嗎?不是天下人的心嗎?」

最早開發者是「蘇州博物館」
據稱,「蘇州博物館」是這類系列創意影音最早開發者,其自3月12日以來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多個視頻點讚量破萬。蘇州博物館方受訪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的形式,為傳播歷史知識增添趣味性。
隨後,不少博物館、地方文旅的官方帳號也紛紛跟進,用家鄉的歷史名人進行「花式宣傳」。消防、警方等官方帳號則藉由此一形式展開反詐宣傳、科普教育。有網友表示,「老祖宗暴躁的質問很上頭」,「知識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進入腦子」。
傳統的歷史文化傳播往往依賴教科書、紀錄片等單向輸出形式,而「老祖宗」短影音透過AI換臉、動態生成等技術手段,讓歷史人物從平面的書本中「躍然紙上」,以立體的形象與觀眾互動,使歷史和文化能夠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

58%網民覺得新鮮有趣,24%網民認為惡搞低俗
對此,山西傳媒學院教師趙雯受訪表示,AI「復活」古人系列短影音降低了公眾接觸歷史的門檻,使得歷史知識和文化觀點的輸出更親切,尤其吸引青年群體。中國文化學者胡野秋看來,這一現象是文化傳播在AI時代的一次創新突破,讓歷史文化更具親和力。
但同時,流量驅動下的自媒體亂象也隨之而來,部分短影音創作者僅為形式新穎有趣,歪曲歷史人物的言論和行為、虛構編造歷史的情況在社交平台上時有發生。據調查顯示,約58%的網民認為很有趣,不失為幫助民眾了解歷史的新模式;約24%網民則認為這是惡搞、低俗,呼籲加強監管。 (相關報導: 多向抵近台灣!共軍啟動台海周邊聯合軍演:對「台獨勢力」發出嚴厲警告 | 更多文章 )
多間大陸媒體評論指出,AI創作應警惕編造、惡搞、擦邊等內容,把握好尺度與邊界。慣用的對話情景、情緒化的表達方式亦將導致「暴躁」的標籤阻礙民眾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網民利用AI技術「二創」,不能編造篡改歷史以博取流量。山東宣傳公眾號刊文認為,過度依賴AI瞭解歷史,會造成認知碎片化、淺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