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沒成功過、進報社秒被資遣的他,為何能成為用一張嘴就殺死千萬人的納粹宣傳部長?

戈培爾是納粹名震一時的宣傳部長,讓許多人蜂擁追隨納粹。(圖/維基百科|風傳媒合成)

戈培爾全名保羅·約瑟夫·戈培爾。與希特勒所期望雅利安人「高大、強壯、金髮碧眼」完全相反,戈培爾簡直是長肌肉前的美國隊長,長得十分瘦小,留著一頭黑髮以及暗褐色的眼珠,但正是此人,僅憑著一張無懈可擊的嘴巴,讓數千萬名德國群眾能拚盡性命的忠於希特勒,最終成為名噪一時的納粹政府宣傳部部長

美國隊長/約瑟夫·戈培爾(圖/IMDb.維基百科|風傳媒合成)
約瑟夫·戈培爾(右)與美國隊長(左)的瘦弱前貌對比(圖/IMDb.維基百科|風傳媒合成)

以超高學歷來掩飾小兒麻痺的自卑

1897年10月,戈培爾生於萊茵河下游的工業小城萊特,這裡是德國紡織業的中心,戈培爾的父親弗里茲.戈培爾是一家燈芯工廠的小工頭,母親瑪莉亞則是鐵匠的女兒。這樣的家庭,當然不可能給戈培爾帶來甚麼富足的生活,他的童年是十分拮据的,但儘管貧窮,戈培爾的父親卻對這個孩子無比疼愛,甚至花了整整一個月的工資購買鋼琴,只為了能讓戈培爾學習音樂

七歲時,戈培爾患上脊髓灰質炎,也就是俗稱的小兒麻痺症,致使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十分不便。小兒麻痺也影響到了戈培爾的身高發育,在高大的西方人眼中,一尺六五、面黃肌瘦的戈培爾成為了受到同學側目、排擠的邊緣人物。左腿右腿的對於戈培爾的一生影響頗大,當時的德國青年由於受到普法戰爭的刺激,流行以參軍來光榮祖國,戈培爾也受到愛國主義的氛圍影響,在一戰爆發時,曾跛著兩條腿,主動前赴參軍處報名,可是面試官一見戈培爾那不健全的雙腿,連體檢都沒驗,就將戈培爾趕出門外了。這對戈培爾的打擊非常大,此後戈培爾經常穿著長靴,以在裏頭安著假腿,彌補兩腿長度的差異,但這卻不能消除戈培爾走路時的毛病

站在同僚旁邊的戈培爾顯得特別矮小(圖/維基百科)
站在同僚旁邊的戈培爾(中間)顯得特別矮小(圖/維基百科)

一直到後來當上了納粹的宣傳部長後,戈培爾最頭疼的是便是檢閱儀仗隊了,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瘸一拐的跛走,是他一生中最羞恥的時刻,他也曾這麼說:「别人對我所能施加的最嚴厲的懲罰莫過於檢閱儀仗隊。而這並不總是可以回避的。每當在慶典的日程上列入檢閱儀仗隊一項活動時,我就一夜睡不好覺。」

中國有句老話道: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戈培爾雖然沒能當上兵,但也因此躲過了這場為時四年的一戰大屠戮。在這4年中,他走上了另一條道路───讀書。戈培爾當時腿腳不便,被政府優待不必上戰場,也不必在戰場後方做後勤,戈培爾本來想尋找工作,不過屢次面試未果,因此將所有夢想加諸於讀書上,希望通過學歷上的優秀表現,能夠讓群眾不再只側目於他的殘缺,而是能在知識層面上投以仰慕、甚至是崇拜的眼光

1916年的戈培爾(圖/維基百科)
1916年年僅19歲的戈培爾(圖/維基百科)

靠著追求夢想的動力,戈培爾的成績非常優異,從高中畢業後,他在教會的補助下,先後進入了德國的波恩大學,弗雷堡大學,伍茲堡大學,科隆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還有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專修了哲學、歷史、文學和藝術,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每次戈培爾的成績進步,他便忙著書寫請願書,想要更換更好的大學,這也表露出了他對於受人仰慕的渴望。 (相關報導: 邪惡的平庸:《漢娜鄂蘭傳》選摘(1) 更多文章

1921年4月,年僅二十四歲的戈培爾從海德堡大學穫得哲學博士學位。走出大學校門後,滿懷抱負的戈培爾一心想成為像戈德,席勒那樣的大作家,起先致力於創作小說、劇本和詩歌,著有小說《邁克爾》、劇本《流浪者》和《孤客》,但現實卻將給予了他重重打擊,所投稿的數十家出版社,皆給出了各種原因不願意出版。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啊,戈培爾苦讀數年,得到崇高的博士學位,為的就是讓眾人能夠看得起自己,但無情的現實卻敲碎了他的夢想,這讓戈培爾痛苦地無以復加,也讓他的個性出現了分歧,他既有嚴重的自卑感,也存在著學歷上孤高的優越感,陷入了人生的低潮的戈培爾,只能用學歷上的優越來壓制心頭的自卑,在簽名的時候必定冠上博士(Dr.)的頭銜,對於自己身為一個高階知識份子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