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1日以來,澳洲天乾物燥,野火延燒不止,近2000座房舍被燒毀,10萬平方公里土地(約等於南韓國土面積)化為焦土,其中多為山林與保護區,至少28人和數億隻野生動物不幸喪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破紀錄高溫和乾旱是讓野火失控的關鍵,上週末大火才稍微緩解,讓消防人員得以喘息。不過大型火災必須逢甘霖才能澆熄,當局表示,下週氣溫將回升,火勢延燒的情況很不樂觀。
儘管澳洲當局與各地消防局出動大量人力與機具,試圖控制火勢,紐西蘭、美國和加拿大也提供援助,但澳洲猖狂的野火持續肆虐,不僅危及生命財產,濃煙灰燼影響空氣品質也形成健康隱憂,嚴重的生態危機更使環保倡議者指責澳洲政府,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改善地球暖化和應對氣候變遷。

消防員軍警逾7000人投入救火
根據澳洲各地消防局數據,在這場撲火大戰中,全澳有至少3700名消防員站在最前線,其中大部分前往火勢最嚴重的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和維多利亞(Victoria)兩省,而新南威爾斯情況最危急時,約2700名消防員湧入該地。
新南威爾斯省鄉村消防局(NSW Rural Fire Services)的謝弗德(Ben Shepherd)說,往年的野火季,當地消防員要處理約3000平方公里火場,而今年該省火場面積爆增為4.2萬平方公里,「這是一場無法想像的漫長戰役」。

除了消防員,3000名陸海軍以及空軍預備役協助人員搜索、救援與撤離。鄰國紐西蘭、美國和加拿大也派遣至少240名消防員和設備協助救火,另有440名緊急小組成員負責安置重災區撤離的居民。
軍隊也派出部隊帶著補給資源和救火設備前往阿德雷德(Adelaide)近海的袋鼠島(Kangaroo Island)。去年至今,4405平方公里的袋鼠島被燒掉1/3,特有種「袋鼠島袋鼩」(Kangaroo Island dunnart)棲地全化為焦土,面臨滅絕。
直升機消防車挖土機出動全力撲火
有鑑於野火多發於山林,且延燒面積廣大,除了普通機具車輛,澳洲消防組織還出動大量飛機輔助撲火。根據全國航空救火中心(National Aerial Firefighting Centre),目前至少有500架飛機參與救災,救火中心本身有130架飛機編制的機隊,隨時準備支援各地撲火。
至於火勢最嚴重的東南地區也動員大量飛機。新南威爾斯省鄉村消防局表示,每天約有100架飛機投入工作,維多利亞省鄉村消防署(Victoria Country Fire Authority)每天則至少出動60架飛機。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砸下1400萬美元(約4.2億新台幣)從國外租借滅火飛機。投入消防的飛機式樣,包括直升機和固定翼的滅火飛機例如DC-10(DC10 air tanker)。不同機種各司其職,例如滅火飛機的水箱容積為1至4萬公升不等,它們會從空中灑水和阻燃劑。而直升機可以降低高度接近火場,因此水壓和精準度較高。
有時飛行員也會遭遇危險,例如9日一架直升機在新南威爾斯貝加谷郡(Bega Valley Shire)一座水庫補水時墜落,所幸駕駛該機的消防員生還。
而地面組則駕駛消防車和重型機具控制火勢,消防員利用挖土機和堆土機挖出溝塹,減緩火勢延燒速度。光是新南威爾斯,一天便有750輛車輛機具投入救災。

破紀錄野火 人民譴責政府未盡全力延阻暖化
澳洲民眾擔憂生命安全與環境生態浩劫,紛紛把矛頭指向總理莫里斯,痛斥他推行的政策有多麼殘害環境。上週全國數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氣候變遷,民眾認為,莫里斯支持開採煤炭、野火救災反應慢了很多拍,還不承認野火與氣候變遷的關聯。
莫里斯上個月不顧火勢升級,依舊按計畫前往夏威夷家庭旅行,也讓不滿聲浪持擴大。對此,莫里斯表示將深切反省,請皇家調查會(royal commission)對於政府災害應對進行公開調查,並承諾花費20億澳幣(約新台幣420億元)災後重建。
人民對莫里斯的要求,可不只如此。目睹年均溫年年攀升,這次更帶來毀滅性的災害,民眾殷切希望政府能更努力降低碳排放,應對氣候變遷。根據澳洲氣象局的最新數據,該國2019年的年均溫是歷年最高、降雨量則是歷年最低。去年澳洲年均溫是23.32°C,比1961至1990年均溫高出1.52°C,而澳洲觀測史第二高溫則出現在2013,年均溫為23.13°C。
As Australia burned, Prime Minister Morrison was cursed and jeered out of a town, called an “idiot,” ''moron” and worse, and skewered far and wide for his dismissive response toward climate change. Some have questioned whether he can survive the crisis. https://t.co/v3EHOtp0ap
— The Associated Press (@AP) January 8, 2020
極端乾熱的天氣是由接連出現的聖嬰現象,與印度洋異常震盪現象「印度洋偶極」(Indian Ocean Dipole)造成。印度洋偶極是偶發的強烈平流層驟暖(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事件,印度洋東側海面溫度下降,加劇澳洲又乾又熱的天氣。
澳洲氣象局2018年的年度氣象報告警告,氣溫逐年升高代表長期下來「造成極端火勢的氣候」增加,也會延長野火季時間。
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亞太自然災害與風險研究中心(Asia-Pacific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 Risk Research Group)主任多明尼─霍斯(Dale Dominey-Howes)認為,目前澳洲蔓延各地的野火儼然成為「新常態」,政府必須採取行動,妥善應對。
多明尼─霍斯疾呼:「我們需要新的災難管理方法,需要聘請專業團隊,確保不論何時,全國各地都有部署人員應對各種各種型態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