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是台灣的未來嗎?韓國43%工作20年後恐消失,無人商店只是「自動化浪潮」開端

Homeplus原州店自助結帳櫃檯。(Choikwangmo9@Wikipedia/CC by 1.0)

現在已是韓國首爾郊區的深夜時分,我突然想吃點零食。不過這並不成問題——因為就在我公寓對面,不只一間,而是三間24小時營業的零食店正在等我光顧。

我走進了一間冰淇淋店。店內排列著多個冷櫃,擺滿各式冰淇淋,但完全沒有保安或店員,貨品全都公開陳列,顧客只需在自助付款機付款即可。我只需挑選自己想要的冰淇淋,結帳後就能離開。

這棟大樓裡,除了這間冰淇淋店外,還有售賣文具、寵物食品甚至壽司的店舖。

它們全都是無人商店,完全看不見任何員工的身影。

在市中心人流更密集的地區,甚至還出現了無人酒吧。

「如果要經營一間這個規模、而且有盈利的酒吧,我原本需要12至15名員工,但現在我只用兩個人,」無人酒吧「Sool 24」(意思是「24小時酒精」)的創辦人金成來(Kim Sung-rae,音譯)這樣說。

他表示,這樣的經營模式讓他可以將更多時間投放在其他生意上。

他過去曾在附近經營酒吧,但收入一直未如理想,最終決定轉型為無人營運系統,如今反而令利潤有所上升。

嬰兒數量減少

數十年來的低生育率和工資上升,正在推動韓國的自動化發展。

韓國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2023年,當地婦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數跌至0.72,2024年略微回升至0.75。

但要維持人口穩定,標準是每名婦女需生育2.1名子女。韓國上一次達到這個水平已是1982年。

這意味著勞動市場的新人口不斷減少,與此同時,自2000年以來最低工資也穩步上升。

目前,像金成來這類商人需為員工支付約每小時7美元的工資。

「我選擇轉為無人營運的主要原因,就是最低工資上升。應對這挑戰有兩個方法:一是使用機器人或自動化技術,另一個就是改為無人營運,」金先生解釋。

但使用機器人需要更多資金與空間,因此他最終選擇設立無人店。

新冠疫情進一步推動自動化,既能節省工資成本,又可配合當時嚴格的社交距離規定。

有些人指出,新一代勞動者對所謂「3D工作」——即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困難或具羞辱性的工作(Difficult/Demeaning)——興趣不大。

這些工作多指從事體力勞動的行業,例如製造業、農業,如今也擴展至被視為不吸引人的零售業職位。

「年輕一代傾向留在大都市圈……他們也希望創業、投入風險投資,並追求高薪的高科技工作,」韓國國會教育常任委員會成員、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趙正勛(Cho Jung-hun)表示。

「與某些政策制定者不同,我不會責怪年輕人(有這種偏好)。數據顯示,我們未來將面對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將有限的勞動力配置在價值最高的產業上,」他補充說。

根據私人智庫「韓國經濟研究院」的估算,未來20年內,韓國約有43%的工作有可能被自動化技術取代。 (相關報導: 綠卡樂透大升級?外媒稱美國政府考慮拍真人秀,每季選出一移民「直接入籍」 更多文章

但這同時也為像權敏宰(Kwon Min-jae,音譯)這樣的創業者帶來新機遇。他是「布朗尼」(Brownie)公司的行政總裁,該公司專門為無人店鋪提供管理服務。他於2022年、疫情危機結束之際創辦了這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