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第一廠啟用後,外媒報導良率接近台積電台南廠,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分析,亞利桑那廠是否成功,關鍵在於美國工程師願不願意到台積電工作,就算把台灣工程師挖去也有限度,像1996年台積電曾投資華盛頓廠,幾年後良率卻與台灣相差甚遠。
陳添枝在廣播節目《唐湘龍時間》指出,目前台積電派了1萬名台灣工程師到亞利桑那州工作,但台灣製造半導體的模式,有50%以上人員是碩士或博士,有30%是大學/大專畢業,僅10%是高中畢業,而亞利桑那廠是否成功,就要看大學以上學歷的美國工程師願不願意到產業工作,這就是關鍵。
陳添枝說明,美國有很多優秀的工程師,但他們一般不喜歡到工廠工作,寧可到蘋果公司做硬體設計,或在Google做軟體,若以歷史經驗來看,美國製造業比例非常低,也是因為工程師不願意到工廠,目前少數願意的人就是在英特爾,讓英特爾能維持製造能量。
陳添枝直言,如果台積電亞利桑那廠要發展成聚落,除了要吸引到足夠的工程師,製造成本也不能高出台灣太多,必須在客戶買單範圍內,這個廠才會生存下去,否則無論政府投資或施加壓力,這個廠就是沒辦法持續,就算把台灣工程師挖角去美國,還是會有限度存在。
陳添枝提及,台積電曾於1996年在美國華盛頓投資WaferTech,起初,生產良率跟台灣廠一樣,因為都是台灣工程師做出來的,但過了幾年後,良率卻跟台灣相差很遠,導致客戶不願意下單,所以華盛頓廠後續就沒有擴張,維持同樣產線直到今天。
陳添枝強調,台灣無法左右太多亞利桑那廠未來的命運,美國也不敢用中國的工程師,但還是有幾個想像,包括英特爾未來不做製造,使那些願意做半導體的美國工程師專移至台積電工作,「亞利桑那廠能夠發展到多大的規模,就看美國願意投注多少支援。」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