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匯率近日狂升,媒體人陳鳳馨在節目《風向龍鳳配》中分析,中期而言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的趨勢不會改變,背後的兩大驅動因素主要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財經官員多主張弱勢美元,及美元作為貨幣市場避險資產的光環正在喪失有關。隨著台灣央行放手讓新台幣升值,陳鳳馨認為美元「還沒貶夠」,投資人除了要做好資金部位的避險配置,也應留心新台幣大幅升值的情況隨時可能重新上演。
陳鳳馨指出,川普跟主要財經官員在執政後都主張美國應該走弱勢美元,雖然嘴巴講的是強勢美元,實際上是要求其他國家升值,讓美元可以順勢貶值讓美國貨幣增加競爭力,同時更重要的是在美元相對疲弱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到美國投資能夠變得有利可圖。
不過相比政策因素,另一個驅動美元貶值的原因在於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光環正在喪失,陳鳳馨引用提出美元微笑曲線理論的知名外匯分析師任永力(Stephen Jen)先前的分析,指出川普對等關稅為帶來市場不確定性,但避險資金的流向這次卻不再是美元,而是日元、歐元、瑞士髮廊、黃金等資產,顯示市場對於美國未來所會面臨國債、赤字問題失去信心,連帶逃離美國資產,美元作為避險資產不再具有吸引力,體現在了從黃金到比特幣等多元資產開始輪漲。
陳鳳馨指出,台幣的升值只是吹起一個號角,亞洲貨幣都被迫需要跟著一起升值,即便是韓國今年面臨經濟成長疲弱、政治動盪,韓元仍然被迫升值,而中國為對抗美國要求貿易夥伴升值的行為,採取「跟貶」美元的方式,因此過去一年以來相對於新台幣、日圓、韓元,人民幣僅微幅升值1%,而幾個東南亞貨幣如越南盾、印尼盾也和中國一樣不願意跟隨美元,採取相同跟貶的策略。
陳鳳馨進一步分析,美元指數從高點110一度跌到98,但至今仍停留在100區間,連弱勢反彈都還談不上,當前只是區間整理修整,但美元跌的趨勢不會改變,美元要恢復強勢、新台幣弱勢的情況是相對困難的。陳鳳馨直言,如果新台幣升值到28塊,對大多數廠商競爭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2022年新台幣對美元就曾經升值到28,只要廠商做好資產避險的準備,影響還不會那麼大,反而是金融公司需要承受海外金融投資所造成的匯損。
陳鳳馨觀察,這次的新台幣急升,背後有央行放手讓新台幣升值,顯示央行過去維持新台幣匯率穩定的慣性已經改變,央行在過去採取緩步升值、貶值的方式,讓進出口產業有比較會匯率穩定的環境,這同時也是導致廠商多半缺乏避險心態的原因。 (相關報導: 「台幣升值背後有人蓄意而為」 謝金河:這情況會讓國家滅亡 | 更多文章 )
但她也指出,新台幣緩步生貶值的策略在過去造成大量熱錢湧入台灣賺取匯差,例如1985-1990年時就出現熱錢大量湧入股市、房市,造成社會相當大的衝擊,一方面產業面臨外移,但股市、房市相當扭曲的呈現熱絡清況,而後的泡沫化也對台灣經濟造成巨大壓力。陳鳳馨研判,這次央行想用震盪的方式,減少流入熱錢的流入,因此投資人要留意突然的大幅升值,「中央銀行的慣性已經改變,但美元還沒貶夠」,面對短期的盤整休息,不要有虛假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