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國率先和美國總統川普簽訂關稅協議,我國近日也傳出列在美國第一輪談判的國家當中,對此,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節目《鈔前部署》研判,川普對各國大打貿易戰為的是要「美國再工業化」,而台灣和日本是川普想重建製造業的盟友,預料台灣關稅最終可能落在10%至15%的關稅區間。
面對近日台幣急升,吳嘉隆指出,台幣升值理論上會打擊出口業,因為會有匯兌損失,於此同時,進口的成本也會下降,所以需要綜合權衡。另外一個重點是油價在下跌,吳嘉隆點出,近期油價從年初77美元跌至58美元,川普的目標是把它降到40到50美元區間,屆時海運、航運、物流以及中下游石化業者將有機會受惠。
吳嘉隆表示,隨著川普打擊非法移民造成美國房租下跌,薪資成長趨緩將有助通膨正常化,油價和租金將能抵押關稅戰所帶來的壓力,通膨不會如外界所預期的惡化,短期之內,通膨數據會降低,而關稅所帶來的漲價,需要等關稅協議簽訂後,才會比較明朗化,屆時聯準會比較會有降息的空間,當公債殖利率下跌、聯邦利息支出自然會改善。
吳嘉隆研判,台灣在接下來的關稅談判有機會談到10%到15%區間,因為美國需要台灣各種製造業,包括晶片、工具機、金屬加工是可以到美國去投資設廠,川普想要追求「美國再工業化」,達到供應鏈安全。而美國再工業化的2個幫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台灣,所以美國會重視這兩個國家的意見。
吳嘉隆指出,「美國製造優先」其中又包括晶片製造優先以及AI應用優先,這2個幾乎只有台灣幫的上忙,所以其實美國是在嚇唬台灣,不敢真的動手,因為不能把台灣真的打趴,美國跟台灣之間是互相幫忙,包括提供軍事、外交等協助,而作為交換,台灣則需協助美國再工業化、投資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增加政府稅收。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