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喜歡穿Nike了?股價腰斬對手亞瑟士卻暴漲12倍!專家點出6大致命因素

財經專家阮慕驊於《下班經濟學》頻道中深入分析,究竟Nike做錯了什麼?亞瑟士又是如何逆襲?(示意圖/取自pixabay)

曾經是運動品牌龍頭的Nike,如今股價腰斬,市值蒸發超過千億美元;相反的,日本品牌亞瑟士(Asics)近5年來股價飆漲12倍,毛利率甚至超越Nike。財經專家阮慕驊於《下班經濟學》頻道中深入分析,究竟Nike做錯了什麼?亞瑟士又是如何逆襲?

從街頭訪問中可以發現,多數人第一雙運動鞋都是,也有部分人選擇Adidas、亞瑟士、美津濃等品牌,阮慕驊認為因為在X世代(1960年代中至1980年出生)年輕的時候Nike是最夯的。對Z世代(1997年至2010年代初期出生)而言,Nike已非唯一選項,市場風向已悄然轉變。

年輕人不喜歡穿Nike了?股價腰斬對手亞瑟士卻暴漲12倍

根據統計,Nike股價自高峰170美元一路跌至約60美元,這幾年來,Nike市值從近3000億美元萎縮至1000多億美元,董事會也因此出手更換CEO。

相較之下,Adidas股價雖然也不是太好,但是5年來還有小幅上漲,而日本運動鞋第一品牌亞瑟士的股價則爆炸性成長,5年內飆升1200%。從股價中可以看到亞瑟士品牌的崛起以及受歡迎度。

Nike為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30檔成分股之一,能被納入代表性極高的道瓊指數,顯示其在美股市場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對照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可發現,過去五年標普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雖然今年略有回落,但整體仍屬走強;相較之下,Nike的股價卻連續五年下跌,顯示問題並非來自整體市場,而是公司本身出現結構性困境。

進一步觀察市值變化,Nike自巔峰時期的近3000億美元市值,已跌至目前僅剩約1000多億美元,資產大幅縮水,讓外界高度關注其經營狀況。對此,Nike董事會已做出人事調整,決定撤換現任CEO,被視為對公司經營績效不佳的回應。

Nike三大制勝策略

獨創標語JustDoIt塑造運動精神

過去二、三十年間,運動鞋與正式鞋款用途分明,鮮少混搭。但如今,運動鞋已融入日常穿搭,成為現代人生活風格的一部分。Nike成立初期,便以「Just Do It」這句標語奠定品牌核心價值,成功塑造傳遞不服輸、全力以赴的運動精神的形象。從鞋款設計的科技感到品牌精神的傳遞,Nike以此展現其作為全球領先運動品牌的地位。

激勵人心的金牌選手故事

Nike廣告擅長訴諸情感與勵志元素,透過運動員奮戰過程與勝利瞬間,激發觀眾的共鳴。品牌長年支持非主流運動員、少數族裔與女性選手,強調「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冠軍」的理念。

這些故事不僅強化了品牌的多元與包容形象,更讓消費者產生情感連結。Nike成功地把運動精神延伸成一種生活態度,不再只是競技場上的勝負,更是每一個人生活中突破自我的象徵。

贊助行銷麥可喬丹、費德勒

Nike更是業界最積極投入運動員贊助的品牌之一,至今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在贊助費用上。網壇巨星費德勒、納達爾、籃球傳奇Michael Jordan和Le Bron James等人,皆是Nike的長期合作夥伴。 (相關報導: 都賣咖啡為何星巴克年收百億,路易莎卻快撐不下去?專家點5大關鍵:快不賺錢了 更多文章

Michael Jordan更與Nike合作推出經典鞋款「Air Jordan」系列,不僅席捲籃球場,也成為潮流文化象徵。此外,Nike也曾贊助足球強隊巴塞隆納,以及眾多頂尖田徑選手,藉由這些國際級運動員的影響力,持續強化品牌能見度與公信力,打造橫跨多項運動的品牌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