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海國際車展 (Auto Shanghai 2025) 再次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焦點,中國大陸自主品牌憑藉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展現了在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的領先地位。從超快充電、動力電池革新,到智能駕駛與全球化佈局,這些創新不僅提升了車輛性能,更為未來出行生態描繪了全新的藍圖。本文將深入探討本屆車展中自主品牌的核心技術突破,並分析其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影響。

高效充電技術:突破電動車普及瓶頸
在高效充電技術方面,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取得了顯著突破。充電效率一直是電動車普及的最大挑戰之一,而本屆車展上,多家自主品牌展示了革命性的快充方案。比亞迪推出的「超級e平台」整合了兆瓦級閃充技術,支援 1000V 高壓與 1000A 大電流,充電功率高達 1 兆瓦,僅需 5 分鐘即可補充 400 公里續航,大幅縮短充電時間,讓電動車的使用體驗接近傳統燃油車加油的效率。
華為則推出了全球首個全液冷兆瓦級快充解決方案,峰值功率達 1.5 兆瓦,最大電流 2400 安培,每分鐘可充入 20 度電,15 分鐘內即可為 300kWh 電池充滿。這項技術特別適用於商用車領域,例如電動卡車與物流車隊。
散熱技術與基礎設施佈局
高功率充電伴隨著嚴峻的散熱挑戰,華為與比亞迪均採用先進的液冷技術,確保充電設備在 -30°C 至 60°C 的極端環境下穩定運作,並延長設備壽命至 15 年。此外,動態功率分配功能可根據電網負載調整充電功率,避免對電網造成過大壓力,同時支援車網互動 (V2G),讓電動車成為移動儲能單元。為配合超快充技術的普及,比亞迪計劃建設 4000 座閃充站,而寧德時代則加速換電網絡的擴張,目標在 2025 年底前於 30 座城市設置 1000 座換電站,實現「兩分鐘換滿電」的願景。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將進一步消除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推動電動車市場的快速成長。
動力電池革新:從鈉離子到固態電池
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中國大陸企業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寧德時代在本屆車展上展示了全球首款大規模量產的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達 175Wh/kg,支援 5C 快充與超過 1 萬次循環壽命。由於鈉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這項技術可大幅減少對鋰礦的依賴,並解決鋰電池的熱失控風險,特別適合入門級電動車與儲能系統。寧德時代的「驍遙雙核電池」採用創新雙核設計,透過自生成負極技術提升 60% 能量密度,並支援智能能量調控,適應不同駕駛場景。此外,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刷新全球快充紀錄,12C 充電速率可在 15 分鐘內充至 80%,即使在 -20°C 的低溫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性能,大幅提升電動車在極端氣候下的實用性。 (相關報導: 2025上海國際車展:外資車廠被「電」爆!中國品牌狂秀肌肉,全球汽車格局要變天了? | 更多文章 )
上汽集團在車展上透露,其海外戰略車型將率先導入固態電池技術,這項技術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與安全性,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主流方向。隨著技術成熟,固態電池有望在 2026 - 2030 年間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續航與安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