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準對方致命傷:歐盟警告美國,堅持加徵關稅將針對波音優先「開刀」

停放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波音客機。(美聯社)

關稅不只讓美中陷入尷尬處境,同時也讓歐盟(EU)與美國也面臨對峙僵局,布魯塞爾雖不希望局勢持續惡化,但他們仍快速找出美國當前產業與貿易的「弱點」,針對性給予必要反擊報復,對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施壓最大壓力。而這個軟肋,其實就是近幾年頻頻登上國際媒體版面,早已面臨諸多磨難的航空製造商波音(Boeing)。

金融時報》引述兩位知情人士指出,主導歐盟(EU)貿易政策的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將把民用航空器,列入一份擬針對美國進口商品清單,該清單年總額約為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44兆元)。但他們指出,這些措施是一種備案,只有在歐盟未能在減少美國進口關稅時才有可能會生效,更別說按照機制,這些報復措施還得經過成員國加權投票,取得多數同意才算通過。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針對幾乎所有歐盟出口商品,施加至少20%額外關稅,作為他所謂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一部分。不過在多方壓力下,他隨後在4月9日將稅率下調至10%,給予為期90天緩衝期,藉此要與各國展開談判協商;但是在關鍵商品鋼鐵、鋁與汽車上,目前維持25%關稅不變。

為了促進談判進展,歐盟同時也宣告,暫緩對價值210億歐元(約新台幣7225億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包括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家禽與服飾等,暫緩期限至7月14日。歐盟官員表示,下一波關稅可能自該日期起生效,涵蓋項目除飛機外,也可能包括化學品,除非屆時雙方達成協議。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全球航太產業對於川普這場貿易戰,其實心情非常矛盾,因為這個高度倚賴遍佈全世界供應鏈支持的產業,除了過去18個月,美國與歐盟因為飛機補貼爭端,曾分別對波音(Boeing)與空中巴士(Airbus)課徵關稅外;該產業打從1979年以來,基本上都未受關稅壁壘影響。

隨著航空產業供應鏈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無論是空巴或波音,在建造新飛機過程中,都會需要來自不同地區的進口零組件。波音已面臨進口成本上升的壓力,該公司不少重要零件,來自義大利與日本;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航太業界高層不斷加大壓力遊說白宮,希望政府能恢復0關稅的環境。

負責談判的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向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報告,歐盟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中,已有70%比例遭華府課徵關稅。假如美國進一步針對藥品、半導體與其他產品,實施產業性關稅,這一比例將增至97%,大約等於總價值5490億歐元(約新台幣18兆8882億元)的商品。以目前的貿易量計算,美國每年將從中徵收逾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兆4404億元)的關稅收入。

空中巴士位於西班牙的A330客機組裝廠。(美聯社)
空中巴士位於西班牙的A330客機組裝廠。(美聯社)

美國出口的航太與國防產品,遠遠多於進口。根據美國航太工業協會(Aerospace Industries Association)統計資料,2023年美國航太與國防產品,向全球的出口總額接近136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1147億元),進口金額則只有不到220億美元(約新台幣6656億元)。但在零件上又必須倚賴海外供應鏈,這也讓這個創造大量外匯的產業,成為對方「報復攻擊」的首要目標,因為只要提高關稅,就勢必影響波音的成本和收益,進而迫使該企業調漲售價,但只要漲價、其銷售量也會隨之受損。

空中巴士執行長福里(Guillaume Faury)日前在一場活動中表示,他預期歐盟將對美製飛機實施「對等」(reciprocal)關稅,就如五年前補貼爭端期間的做法。在他看來,假如歐盟如預期實施報復性關稅,美國產業受影響的程度,特別是波音,將產生比川普對空中巴士徵稅時的更嚴重影響,但這些報復與攻擊舉動,實際是讓企業面臨一場「雙輸局面」。 (相關報導: 不滿川普關稅鬧劇!歐洲最大廉航公開警告波音,如敢漲價考慮改買中製飛機 更多文章

福里坦言,當前的局面,對歐洲與美國來說,這都非常不利,即便美國可能會傷的更重,但他還是希望事情終究能獲得解決,如今的全球航空產業,擁有一座高效能的跨大西洋產業生態系,「但這些關稅正在一點、一點地對其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