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真實面貌,正籠罩在一層迷霧之中。外媒《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指出,北京當局已陸續停止發布數百項關鍵統計數據,此舉使得外界,包括投資者與研究機構,愈發難以準確評估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際運行狀況。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Gordon Chang)更直言,北京正在「抹殺數據」,顯示其經濟可能已「走投無路」。
數據真空,研判經濟難上加難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過去可供公開查閱的多項中國官方數據,近年來已逐漸「被消失」。這些數據涵蓋範圍甚廣,從關鍵的土地出售收入、外國直接投資額、各年齡層失業率,到商業信心指數,甚至連醬油產量這類看似基礎的民生數據都已停止更新。
報導分析,多數數據的消失並未伴隨官方解釋,而這些數據的隱匿,恰逢中國面臨債務壓力、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及其他經濟難題之際。外界普遍認為,這可能是官方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意圖控制負面訊息傳播、穩定市場信心的非常手段。
消失的關鍵指標:從房市、就業到外資流動
具體來看,多項與經濟景氣高度相關的數據先後停止發布:
1.土地財政失靈: 攸關地方政府財政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在2022年同比暴跌48%後,相關數據於2023年初便不再更新。
2.青年就業困境: 2023年中期,在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引發廣泛關注後,官方宣布暫停公布該數據,聲稱需重新檢視統計方法。
3.外資信心動搖: 2024年4月,中國股市持續探底,外國投資者單月拋售價值逾2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引發市場恐慌。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隨即宣布,停止發布外國投資者即時資金流入及流出數據。
4.民生與基礎數據: 官方醬油產量自2021年5月起停止公布,黃豆產量數據亦不明原因消失。此外,自2022年底中國結束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後,全國火化數據也未再發布。
專家:北京意圖掩蓋真相,限縮資訊流通
針對中國經濟數據的系統性消失,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在接受《福斯商業頻道》訪問時指出,這並非首次,中國當局深知外界會利用基礎數據來檢視其官方公佈的GDP數據是否失真。他認為:「中國政權不想讓我們知道真相,並且會繼續限制資訊流出。」
章家敦更在其社群平台X上尖銳表示:「北京政權現在正在消除數據。想了解比如說醬油的產量?祝你好運吧。中共現在走投無路。」
資訊不透明,全球經濟風險增溫
對全球投資者與分析師而言,中國經濟數據的透明度急劇下降,無疑增加了研判風險和制定策略的難度。當解讀中國經濟的關鍵「儀表板」一個個被遮蔽,外界對其真實健康狀況的疑慮只會加深,也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預測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相關報導: 知名電商龍頭裁員倒閉!虧損近70億「打不過中國低價進口」,營運19年撤出市場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