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烽火連天,將全球貿易拖入前所未有的變局。素有「世界超市」之稱、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中國浙江義烏,正處於這場風暴的核心。美國祭出的高額關稅,一度導致義烏對美出口相關業務急劇萎縮,部分業者甚至面臨倒閉潮。然而,危機之下,義烏的商家並未坐以待斃,反而加速轉向新興市場,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與韌性。本篇報導將深入探討,在這場貿易戰的衝擊下,義烏如何應對危機,尋找新的出路。
關稅海嘯第一排,義烏對美出口急凍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美國不僅對特定中國產品課徵高達245%的懲罰性關稅,更取消了價值低於800美元小包裹的免稅待遇(de minimis),這對以小商品出口為主的義烏造成雙重打擊。綜合媒體報導,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義烏物流商與廠商首當其衝。
一位跨境電商業者直言:「整體銷量下滑了50%到60%,關稅加到這種程度,感覺天都要塌了。」供應鏈遭受重創,許多專營美國市場的中小型貨運代理公司不堪負荷,紛紛宣布暫停營業或直接歇業。一位國際物流公司老闆更透露:「義烏(對美)出貨量慘摔70%,許多合作的小商家都停工了。原本一周能穩定裝滿80個貨櫃,現在只剩下不到40個。」
「世界超市」不甩美國? 業者:其他國家也有錢
儘管面臨美國市場的巨大壓力,但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這個擁有超過7萬5千家店鋪、商品琳瑯滿目的巨大批發市場——卻能感受到一股不同的氛圍。部分商家,特別是那些早已佈局全球或美國市場佔比較低的業者,顯得相對從容,甚至帶著一絲對抗的意味。
「我們不在乎銷售到美國的情況。」BBC報導,玩具銷售商胡天強(Hu Tianqiang,音譯)在充斥著玩具飛機和無人機嗡嗡聲的攤位中表示。他解釋,自2018年川普首次發起貿易戰以來,義烏的商家已經學到教訓。「其他國家也有錢嘛!」他表示,其美國業務佔比已從過去的20-30%下降,「現在也不差那20%、30%,影響也不大。我們現在主要賣往南美和中東。我們不缺錢,我們很富有。」
失去美國市場的部分訂單後,義烏商家正積極將目光轉向中東、南美、非洲及亞洲其他新興市場。一位襪子銷售商表示,由於美國客戶僅佔其業務的10%,影響有限,可以透過其他市場彌補。玩具商林修鵬(Lin Xiupeng,音譯)也觀察到,過去十年間美國買家比例已逐漸減少,並提到有同行因高關稅而取消了百萬人民幣的美國訂單。
美國商家叫苦連天,消費者恐面臨漲價
義烏的轉變,對美國本土的企業和消費者則可能帶來陣痛。一些美國玩具店主已致信白宮,形容關稅對他們的生意是「災難性的」。在洛杉磯經營玩具公司的喬納森·凱西(Jonathan Cathey)警告:「整個玩具行業可能會崩潰…我們正在面臨供應鏈的全面崩潰。」他強調更換供應商極其困難,中國企業花了數十年才完善相關技術。
雖然有業者表示部分美國零售商的出貨已恢復,但整體情況仍顯混亂。中美貿易關係複雜,不同企業和供應鏈應對關稅的方式各異。義烏的未來,以及「世界超市」的稱號能否持續閃耀,仍繫於全球貿易格局的演變和自身的應變能力。
資料來源:BBC (相關報導: 川普逼新台幣升值,貨幣戰開打了嗎?央行急發5聲明,真相曝光!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