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電商龍頭裁員倒閉!虧損近70億「打不過中國低價進口」,營運19年撤出市場

澳洲知名電商平台Catch長年虧損,在2025年4月30日正式停止營運。(示意圖/取自fancycrave1@pixabay)

澳洲知名電商平台Catch宣布在2025年4月30日正式停止營運,結束其近20年的零售之路。這項決策來自母公司Wesfarmers的公告,指出Catch在過去三年半虧損超過3.5億澳元(約新台幣69.2億元),難以為繼,最終決定關閉平台。

知名電商龍頭裁員倒閉!虧損近70億「打不過中國低價進口」

Catch創立於2006年,原名「Catch of the Day」,由澳洲兄弟Gabby與Hezi Leibovich共同創辦,起初僅有五名員工,最初以折扣閃購模式爆紅,並於2017年正式推出Catch.com網站。

2019年,Catch以2.3億澳元被澳洲零售巨頭Wesfarmers收購,一度被市場估值超過10億澳元。然而,自加入Wesfarmers集團以來,Catch連年虧損,2022年虧損8800萬、2023年擴大至1.63億,2024年仍虧9600萬澳元,預計2025財年上半年還將報告約4000萬澳元的稅前虧損。

Wesfarmers總經理羅布·斯科特(Rob Scott)坦言,電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是Catch經營困難的主因。他指出,儘管Catch未能實現盈利目標,但其經驗有助於集團整體加速數位轉型。他強調「Catch讓我們獲得了寶貴的見解與能力,推動集團的未來發展。」

澳洲本地電商市場這幾年競爭愈發激烈,Shein、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相繼進入市場,主打低價策略,在消費者面臨高生活成本壓力下迅速擴張,對Catch造成沉重衝擊。Harvey Norman創辦人Gerry Harvey甚至公開呼籲政府調查這些外來平台對本地零售業的影響。

儘管Catch試圖透過招商方式扭轉頹勢,並在2024年重點招攬中國賣家進駐,但最終僅吸引約200家商戶,成效有限,遠不及亞馬遜或沃爾瑪等大型平台。同時,高昂的倉儲與物流營運成本也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廣告支出與銷售成效不成比例,營收無法支撐龐大開銷,導致經營愈加困難。

Catch平台已於2025年1月31日停止接受新商品上架與訂單,至4月底全面關閉,約200個工作崗位將受影響,其中100個電商相關職位將轉移至Kmart。Catch在悉尼與墨爾本的倉儲設施,未來將由Kmart接管使用,目前倉庫利用率不到50%,Kmart表示將善用這些資源以紓緩自身物流壓力。 (相關報導: 知名連鎖百貨破產倒閉!負債破700億「所有門市清倉熄燈」,經營82年走入歷史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