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個交易日,新台幣兌美元暴升超過6%,成為全亞洲最強勢貨幣。不只讓總統賴清德、央行總裁楊金龍接連出面「消毒」,更讓不少企業主、投資人心驚膽跳。但你我心裡都該問一句:這真的只是市場行為,還是有股無形力量,正在利用台灣做個「示範」?
這波台幣強升,快到讓人懷疑。央行說是出口商瘋狂拋匯、外資買台股,但其實台股資金流入有限,成交金額只有20多億美元,升幅卻衝破6%,怎麼看都不正常。央行一連三次出來「喊話」,從新聞稿、呼籲、到親自開記者會,但匯市根本不買帳。
背後可能的推手,其實呼之欲出就是美國。
這時間點太巧了,美國即將公布匯率操縱國名單,台灣多年來都在觀察名單上。如果這次台幣「配合」升值,是不是正好可以幫美國交差、也順便在亞洲亮出一張牌,告訴大家:不照規矩來,小心我讓你幣值暴漲、出口雪崩。
用匯率來談條件,是美國老招。1985年的日圓廣場協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結果是日企被打趴、日本經濟失落30年。今天的台灣,會不會也正走進同一條老路?而且更詭異的是:整個亞洲,只有台幣這樣升。韓元、新幣、日圓都沒有類似走勢,為什麼?我們台灣真的這麼「特殊」?還是說,我們太容易被拿來當試驗品?
金融圈內早有人警告,這兩天像是有禿鷹進場,「空拋台幣」現象明顯,出口商更是群起拋美元求現。企業以為這樣有利,其實升值後拿到的台幣反而變少,報價不利、訂單更難談,最後是傷到自己。
投資人呢?若這兩年用台幣重壓美債、美股,現在帳上可能一片慘綠。連壽險公司也因匯損重擊,傳出淨值危機。朋友告訴我:「這波升值把過去兩年賺的全賠光了。」
這還不是最糟的。很多企業為了搶90天的出口關稅豁免,把第三季的單提前搶到第二季。這波強升可能只是「事件」,不是趨勢。但誰也不敢保證,這場示範行動,會不會被繼續複製到其他議題上。因為這不只是一場金融事件,這是外交與經貿角力下的「金融訊號戰」。
如果這真的是一場操盤,那我們不能再裝睡。政府不能只靠口頭喊話,央行也該查清資金流向、揭露炒匯勢力,必要時出手干預。否則匯率不只是數字遊戲,會成為擊垮產業與投資人信心的炸彈。
台灣不能再當樣板,更不能做被警告亞洲的替死鬼。 (相關報導: 趙文衡觀點:貨幣戰其實沒那麼可怕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