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下的戰場》從《牆》到鬥獸棋一一六種香港的抵抗與盼望

七件來自「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的藏品,構成一種難以忽視的歷史回音。圖為香港街景。(圖/香港旅遊發展局,HotelsCombined提供)

歷史從不只存在於檔案與教科書,它也藏身在街角的一張卡、一件手工棋盤、一首未發表的歌詞、一枚舊錶、一頁貼士、一冊遊記、一張聖誕卡。這七件來自「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的藏品,看似微不足道,卻構成一種難以忽視的歷史回音。

一、將權力縮小為棋子:《超然鬥獸棋》

一盒由民主黨於2016年推出的桌遊《超然鬥獸棋》,以政治人物化身野獸角色的形式,諷刺當時建制與泛民光譜。

角色如「CY狼」、「夢熊」、「熱狗」、「鼠王芬」,不僅是戲謔,更是民間對權力階層想像的演繹。規則中,最弱的「蟻民」可吃掉最強的「CY狼」,象徵平民反抗的潛力。棋盒背後那句「蟻不過是微小蟲類,但為求生存,亦會打成一片」,成為今日仍令人動容的政治寓言。

桌遊《超然鬥獸棋》(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桌遊《超然鬥獸棋》(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二、一枚手錶,兩制之間的重量

這枚鑄有鄧小平肖像的瑞士製紀念錶,專為1997年主權移交而造。

錶面配上五星紅旗與香港天際線,表盒壓印「1997」,極具儀式感。它是「一國兩制」具象化的紀念,也是九七過渡期集體焦慮與期盼的折射物。這些紀念錶曾被用作政務贈品、忠誠象徵,今天則是歷史物證,記錄了身份轉移與記憶建構的政治工程。

鑄有鄧小平肖像的瑞士製紀念錶。(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鑄有鄧小平肖像的瑞士製紀念錶。(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三、當狗也曾風光一時:《澳門賽狗權威貼士

1967年出版的《澳門賽狗權威貼士》,記錄了逸園賽狗的盛況。

當年賽狗一年85個比賽日、每次14場,為澳門博彩業重要支柱。書中貼士精細,甚至有「醫療室秘密」等內幕資料。大量四字詞如「力足掄元」、「近況低沉」、「一放絕塵」,也滲入港人語彙日常。這不僅是賭風的記錄,也是一段消逝娛樂文化的歷史遺照。

《澳門賽狗權威貼士》(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澳門賽狗權威貼士》(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四、一首從未唱出的歌:潘源良〈牆〉手稿

這首未曾面世的1989年創作歌詞,是潘源良與劉以達為六四事件後創作的作品。

歌詞以「寒風下一塊牆」為開場,鋪陳出一種對壓迫的沉靜抗議。「睡吧!莫望到天光」是權力的呢喃,而最後的「各自淡忘?」則是對集體遺忘的反思。它從未被發行,卻正因此成為那段歷史的最真實見證——無聲而有力。

潘源良〈牆〉手稿。(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潘源良〈牆〉手稿。(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五、隔牆之眼:總督夫人遊中國

《China Through the Eyes of Pamela Youde》出版於1982年,由當時港督尤德夫人撰寫,記錄她遊歷中國多地的觀察與感受。

雖是私人筆記,卻因應中英談判開展而別具意義。從「Peking」到「Szechwan」,舊拼法反映殖民語境;照片與筆調展現殖民官員對中國的親近與距離。這不只是一本遊記,更是當時香港身份浮動的縮影。

《China Through the Eyes of Pamela Youde》(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China Through the Eyes of Pamela Youde》(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提供)

六、節日中的堅持:司徒華聖誕卡

自1986年起,司徒華每年親自設計聖誕卡,寄語香港人與中國人。 (相關報導: 書頁下的戰場》以港為橋:從七本書看香港的「港口外交」 更多文章

卡上詩句取自雪萊、杜甫、艾青等人,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城春草木深」、「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不只是祝福,更是抵抗。這些卡片收益用於平反六四基金,如今看來,是一頁頁政治與情感交織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