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不只與年齡相關,每天吃的食物也會影響大腦健康,國健署在臉書分享3類「護腦食物」,有魚類、綠色蔬菜、堅果,不只能幫助記憶力提升,還能增強腦部能量,有效預防失智症。
國健署推「3種好魚」預防失智症!
國健署在臉書分享,當我們注重飲食均衡,大腦就能獲得足夠營養,降低失智風險,有3類「預防失智症的黃金飲食」:
多吃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富含營養,可幫助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
攝取綠色蔬菜: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有助減少腦部發炎,延緩神經退化。
補充堅果:杏仁、核桃、腰果含有健康油脂,能提供穩定能量,讓認知功能更穩定。
其中,根據《農業部漁業署》指出,秋刀魚除魚肉本身即為優良蛋白質外,並富含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A、D、E、B2,營養價值極高。每100g的秋刀魚中,就含有18.8g蛋白質、0.28mg維生素B2及236mg的鉀等,富含DHA、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營養CP值高的常食用魚種。
根據《Hello醫師》官網指出,鮪魚、鯖魚與鮭魚等高油脂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其中的EPA與DHA是細胞膜的關鍵成分,不僅具備抗發炎與抗氧化效果,還能協助調節神經傳導功能。建議民眾每周至少攝取一次魚類,以促進健康。
失智症10大前兆
國健署在網頁提醒,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而是腦部病變的疾病,好發在高齡階段,且有年輕化的跡象。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推估,臺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且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有倍增之趨勢。
罹患失智症前,有以下10大警訊包括:
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及地點感到混淆。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生活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等。
資料來源:《國健署》、《漁業署》 (相關報導: 羅志祥母親罹阿茲海默症!醫生曝多吃這些食物「大腦年輕7.5歲」,預防失智症飲食這樣吃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