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年5月3日舉行國會大選,現任總理艾班尼斯領導的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贏得第二個任期。反對黨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彼得·達頓因未能擺脫「澳洲川普」的政策聯想,不但在野陣營慘敗,甚至達頓連自己的議席最後都沒能保住,創下澳洲聯邦選舉史的首例。
英國《衛報》指出,這次澳洲大選歷時五週,選舉熱點主要圍繞生活成本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川普不斷出現在選舉的議題中。儘管工黨在年初的民調表現不佳,但反對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未能與川普式的言論及政策有效切割,整場選戰被評論家形容為「澳大利亞政治史上最糟糕的競選」,3日開票果然選情崩盤。
面對國際變局,現年62歲的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選戰中主打穩健領導者的形象,承諾帶領澳洲應對由川普關稅戰引發的全球經濟動盪。在3日勝選之後,艾班尼斯也成為自2004年以來,首位贏得連任的澳大利亞總理。截至4日上午的計票結果顯示,工黨在共計150席的下議院將至少贏得76席,確定超過組建多數政府所需的半數席次門檻,也逆轉了近年主要政黨支持率的下降趨勢。


在雪梨的勝選演說中,艾班尼斯表示:「選民選擇了公平、抱負和機會的澳洲價值觀」、「澳大利亞人選擇了一個未來,一個忠於我們價值觀的未來,一個建立在團結、以及使我們國家與眾不同的基礎上的未來。」艾班尼斯還說,澳洲將會走自己的路,並且意有所指地強調「我們不需要乞求、借鑑或模仿其他國家,我們的靈感來自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人民。」
反觀在野陣營,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的全國得票率創下歷史新低,達頓在僅有6分鐘的敗選演說中此次選舉失利「承擔全部責任」,表示反對黨在這場選戰中「被對手定義」。達頓說:「今晚不是屬於我們的夜晚……有許多優秀的成員和候選人失去了席位或抱負,對此我深感遺憾……我們擁有一個了不起的政黨,我們將會重新出發。」


達頓從2001年起就連任國會議員至今,曾擔任國防與移民等多個重要部長職位。不過他的民調數字從2023年底以來就不太理想,川普政府對澳洲出口商品加徵關稅後,反對黨與川普的聯繫更成為選民反感的關鍵因素。儘管達頓在競選期間避免提及川普,但反對黨卻在造勢活動中使用模仿川普的「讓澳大利亞再次偉大」(Make Australia Great Again),並且一再指責媒體「抹黑」反對黨,引發選民反感。
達頓在競選期間原本強調,他和川普性格相近、更處得來,是川普會喜歡的人,也最能與美國總統打交道,達頓還誇讚川普是「談判高手」、「有大格局的思想家」,但後來他根本不敢再提這些事。澳洲政策研究所分析師雷梅基斯說:「因為選民不想要一個能和川普相處的人,而是希望選一個能對他強硬的人。」達頓曾經在影子內閣任命政府效率部長,主張削減公部門職位,這也完全是川普的路數。 (相關報導: 川普與習近平直接關稅談判?美國首選的中方談判代表竟是他 | 更多文章 )
經濟學人:反川成勝選保證?
《經濟學人》分析,艾班尼斯的勝利與上個月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的成功頗為類似。兩位左翼領袖原本雙雙面臨敗選危機,但受益於對川普破壞全球市場穩定及背棄傳統盟友的不滿情緒,選情在短時間之內發生逆轉。澳洲公共廣播公司(ABC)的預測,工黨可能贏得超過86個席次,比起上一屆的77席顯著增加。至於達頓與在野陣營的慘敗,《經濟學人》認為除了川普因素之外,他試圖挑起文化戰爭、引入核能發電,但這些右翼政治策略遭到中間選民的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