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1日刊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兩位研究員克里斯多福・屈維斯(Christopher S. Chivvis)、史蒂芬・沃塞姆(Stephen Wertheim)的文章,兩位智庫學者要求美國總統川普效法小布希,不只譴責中共的武嚇舉動,也要約束台灣政府可能升高兩岸情勢的做法,因為賴清德總統的言論增加了與中國開戰的風險。。
屈維斯與沃塞姆在〈川普應該管管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一文中指出,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在世界舞台上從不以克制著稱,但是當陳水扁在2002年尋求讓台灣更接近獨立時,布希派他的外交官去踩剎車。小布希隨後更直截了當地告訴中國和全世界,美國反對陳水扁的計劃,因為這會激怒北京、助長緊張情勢升級,甚至增加美國必須介入戰爭的風險。
如今,台灣有了另一位強硬的總統賴清德。賴清德在今年3月史無前例地將中國定為 「外來敵對勢力」,公布了17項 「積極措施」,打擊中國對台灣的滲透。北京隨後進行大型軍事演習,模擬對台灣港口和基礎設施進行封鎖和打擊。華府譴責中國的武嚇舉動是正確的,但迄今為止卻忽略了賴清德更微妙的政治升級。
屈維斯與沃塞姆建議川普政府,應該在賴清德誤將華府的默然視為默許、並將美國捲入一場潛在的災難性戰爭之前,對其加以約束。自從去年5月上任以來,賴清德不斷採取新的措施來保護和維護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將台灣的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3%的目標,實施民防訓練計畫,也都是值得歡迎的做法。這些措施改善了台灣的防禦、增強對中國的威懾力,然而賴清德增加與北京對立的其他舉措,卻沒有任何好處。
將中國宣告為「境外敵對勢力」之前,賴清德發表了數場演說,在將台灣定位為獨立於中國的主權國家方面,賴清德比他的前任走得更遠。賴清德並沒有正式宣告台灣獨立,因為這會踩到北京最明確的紅線,也不會獲得台灣民眾的支持。然而屈維斯與沃塞姆認為,賴清德所採取的是典型的「切香腸」策略,除了海峽對岸之外,全世界的觀察家幾乎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賴清德的做法可能會提高他在國內的支持度,卻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根據美方情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之前要有奪取台灣的能力,但他不一定會下令這麼做,然而賴清德的舉動卻讓台灣更接近獨立,大為增加習近平做出決斷的風險。習近平可能奪取台灣離島、下令封鎖、甚至決定入侵,理由是如果他現在不採取行動,中國將錯失統一台灣的機會。
當然有些人會反駁,明明是中國在威脅台灣,對台灣施壓根本是搞錯了對象。但是屈維斯與沃塞姆指出,除非兩岸都想辦法降溫,否則兩岸就脫離不了升高危險的單行道。強化台灣防衛能力的必要性,也應該包括避免刺激北京。賴清德顯然看法不同,也只有美國才有辦法讓他改弦易轍。 (相關報導: 台海如果有事,會更像越戰還是俄烏衝突?吳玉山:台灣應該思考,美國在台海「會打哪一種代理人戰爭」 | 更多文章 )
不幸的是,華府至今仍然放任賴清德自行其是,川普(Donald Trump)也還沒有把重點放在台灣。賴清德可能認為美國會站在他那邊,幫助台灣更加走向獨立。屈維斯與沃塞姆警告這個結論下得太早了,因為無論是誰在任,台北都不該高估美國的支持。美國的民調顯示,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國民眾支持為台灣而戰,台灣必須冷靜判斷,不該假設美國會為他們打第三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