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的美中貿易戰目前正在僵持之中,兩國的出口商品都遭到對方徵收超過100%的關稅,不過就在川習會始終「只聞樓梯響」的時刻,台灣再次登上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中華民國國旗被放在液壓機準備遭到「處刑」,甚至旗桿頂端已被壓彎。至於一旁的英文則寫著:這場台灣考驗—來得比你想像的更快。
《經濟學人》在〈一場關於台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的文章中警告,中國有機會揭穿美國的虛張聲勢,與其冒著與中國發生核戰的風險,川普可能會放掉台灣,或者與習近平達成一項實質上形同放棄台灣的協議。
《經濟學人》指出,美中關係目前正處於低谷,雙方的關稅遠遠超過100%,導致雙方的貿易瀕臨斷絕。這兩個國家都想要主宰21世紀的科技,並且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建設。在上個世紀的冷戰中,美蘇的對立曾在柏林空運與古巴飛彈危機等問題上一觸即發。如今美國的決心很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受到考驗,而且比許多人想像的都還要更快。
北京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甚至表示已經準備好在台灣宣佈獨立動用武力統一,但台灣希望繼續作為一個自治的民主國家。《經濟學人》指出,美國用一種曖昧的態度試圖調和這種矛盾:一方面防止台灣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另一方面又反對中國使用武力,並在不保證台灣安全的情況下,繼續對台灣出售武器。不過近年兩岸關係變得日益緊張,而在台灣過去的三次總統選舉中,傾向台獨的民進黨都贏得了勝利。

自從2010年之後,台積電在尖端半導體的製造領域(包括AI晶片)佔據領導地位,台灣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直線飆升。但另一方面,中國的國防支出也在短時間之內翻倍,侵蝕了美國原來在亞洲決定性的軍事優勢。華府的戰略家希望,只要美國能夠發出可信的戰鬥信號,習近平就會延後統一中國的終身目標。既然台海戰爭將是一場災難,為什麼習近平要急於將他跟中共的未來押注在一場錯誤的入侵上呢?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今日有三項因素讓華府的盤算日益讓人懷疑。第一,在川普的統治下,美國確實正在失去威懾力。川普和他的鷹派團隊希望通過力量實現和平,認為當前的貿易戰與跟歐洲脫鉤的舉動,就是「將美中競爭置於外交政策核心」的證據—問題是,這場貿易戰正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川普去年曾經表示,如果中國試圖入侵台灣,他就會對中國徵收「150%到200%」的關稅,但現在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稅率已經達到145%,事實上美國已經「(先)開了槍」。貿易戰的關鍵在於誰能承受更大的痛苦,但中國認為它可以贏得這場戰爭。此外,川普的保護主義也在傷害美國的盟友,連台灣都面臨32%的關稅,而且川普又催促台灣的製造業將工廠轉移到美國。正如韓國代理總統韓悳洙所說的,沒有任何亞洲國家想要解除與美國的安全聯盟,因為根本沒有其他選項。問題是,面對被拖入一場關於台灣的鬥爭,各國將會更加不安。 (相關報導: 台海如果有事,會更像越戰還是俄烏衝突?吳玉山:台灣應該思考,美國在台海「會打哪一種代理人戰爭」 | 更多文章 )
第二、中國奪取台灣的最新計畫,避開了軍事入侵的孤注一擲。中國持續武力奪島的準備,最近的 「海峽雷霆—2025A」就動用了38艘海軍艦艇包圍台灣,然而中國也在演練更新穎的「灰色地帶戰術」,這些戰術並不是直接的戰爭,而是利用中國大幅擴張的海岸防衛力量,對台灣水域的船舶實施臨時隔離和海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