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9日在密西根州舉行就職百日集會,他在活動一開始便說:「今晚我們來到美國的心臟地帶,就是為了慶祝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百日開局,這不是我說的,是很多很多人都這麼說。」不過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民調,有近半數選民為川普至今的執政表現打上大大的「F」(不及格)。以下透過10項數據,分析川普2.0在首個100天內究竟做了什麼。
行政命令:142項
根據《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和「美國總統目標」(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自1月20日上任以來,川普已經簽署了142項行政命令。
川普一重返白宮就火力全開,光是第一週就簽署了37項行政命令,這還不包括總統備忘錄和總統公告等其他行政措施。川普在3月底公布了他的第100項行政命令,超越了前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在首個百日內簽署99項的紀錄。
推翻前任的命令:超過100項
行政命令可以被後任的總統推翻或修改,川普早期許多施政措施的重點,就是推翻他的前任拜登(Joe Biden)總統的命令。根據NPR,川普在上任後的幾個小時內,就撤銷了拜登的78項行政措施,主要涉及氣候變遷、新冠疫情,以及多元、平等和包容(DEI)等議題;之後,他又撤銷了拜登有關選民登記和人口普查等其他命令。
根據「美國總統目標」統計,截至4月中旬,川普已經下令撤銷了111項前任的命令,其中只有5項不是拜登時期的行政命令。NPR指出,這很值得注意,因為拜登也曾大量推翻川普第一任期時的命令:在拜登就職首個百日時,他總計推翻了76項川普1.0的行政命令。「美國總統目標」在2021年時就寫道:「近年來沒有一位總統像拜登一樣,如此頻繁地推翻前任總統的命令。」而現在:「川普2.0輕鬆地超越了拜登的紀錄,」這種反覆推翻前人的模式凸顯了依靠總統命令來將核心政策目標制度化是相當脆弱的。
2025年4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準備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一項關於教育的行政命令。(AP)
通過的法案:5項
與行政命令相比,後任總統要推翻法律更加困難,這意味著「立法」是衡量總統對國家長期影響的一種方式。根據NPR,川普目前僅簽署了5項法律,首先是《萊肯・賴利法案》(Laken Riley Act),該法案在川普上任前不久由國會通過。其他法案包掛一項臨時撥款法案和3項《國會審查法案》(Congressional Review Act)決議,這些決議推翻了拜登時期的規則。
訴訟:超過200件
川普政府的諸多行動都遭到法院挑戰(不只是行政命令),尤其是那些與打擊移民和縮編聯邦部門相關的行動。目前有許多案件仍在審理或上訴中,因此難以得出明確的訴訟總數,但根據「Just Security」數據,目前已有210件法律訴訟,其中4件已結案;而「Lawfare」的資料庫則列出至少258件。
聯邦雇員裁員:超過12萬人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儘管有些許變動,但數十年來,聯邦政府直接雇用的員工數量一直穩定在200萬人左右,而川普第二任期的一大特點,就是致力於透過政府效率部(DOGE)來精簡聯邦機構規模;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最終到底想裁員多少人,但根據CNN統計,已經有超過12萬1000人失去工作,其中約1萬人原先在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工作。
這向由DOGE推動的大規模裁員行動執行得相當隨意,以至於有些員工在被解僱後又被復職。此外,DOGE聲稱已經替政府省下約1600億美元的預算,約佔馬斯克(Elon Musk)最初承諾節省2兆美元的8%,然而,NPR指出,幾乎沒有證據可以支持DOGE的主張。
川普在29日還提到政府要求聯邦員工返回辦公室工作,並批評有些人遠距工作期間只顧著打高爾夫:「他們根本沒在家工作,誰會在家認真工作?你怎麼可能在家工作?」但CNN指出,川普自己也經常在海湖莊園(Mar-a-Lago)工作,並常在週末時前往他在佛州的私人俱樂部打高爾夫。不過話雖如此,總統的工作永無止境,且相關的設備也準備妥當,這允許川普在任何住所工作。
2025年4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抵達佛羅里達州的川普高爾夫俱樂部時閱讀《紐約郵報》。(AP)
邊境移入人數:7180人
根據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3月份西南邊境的入境人數只有7180人,是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與過去4年每月平均15萬5000人相比,川普嚴厲的邊境管制政策有明顯效果。
CBS新聞指出,移民仍是川普表現最好的政策議題之一。在29日的集會上,川普說:「現在的邊境跟6個月前的邊境簡直天差地遠,我要對美國說聲恭喜,終於改變了。」不過,川普政府目前正因為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和其他移民的政策而面臨多起訴訟,他向支持者抱怨道:「法院一直在刁難我們。」他聲稱政府大幅增加對「已知或疑似恐怖份子」的逮捕行動,但這似乎在指幫派成員。
川普繼續抱怨:「我們試著把數字拉得更高,但法院一直阻擋,你能相信嗎?我當初就是靠非法移民、邊境問題贏得選舉⋯⋯那是我最大的一個承諾,但現在法院卻說這不重要?我不認為他們說了算。」他補充說:「為了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希望最高法院能出面扭轉這一切。」
關稅:平均稅率28%
從2月1日起,川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對加拿大能源徵收10%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幾週後,川普瞄準鋼鐵、鋁、汽車和汽車零件實施25%關稅。4月,川普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本關稅。
川普政府計畫在7月初之前,與其他數十個國家就對等關稅進行談判,川普對此吹噓說全球領袖都爭相來見他。在29日的集會上,川普說:「現在我們在全世界都受到尊重,大家都來找你們的總統。他們從印度來、從法國來、從西班牙來,當然也有來自中國的,他們都想要談交易。雖然我們可以談,但我們不一定非得談。」
此外,川普在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時宣稱,他自4月2日以來已與其他國家達成200項貿易協議,但他拒絕透露具體是哪些國家。根據CBS新聞的民調,美國民眾對這些關稅普遍持懷疑態度,並擔心這些政策將會讓物價更高。
2025年3月18日。一名工人在伊利諾州奈爾斯的科馬爾螺絲公司(Komar Screw Corp)檢查由鋼絲製成的螺絲。(AP)
美股三大指數下跌幅度:最多12.1%
CNN指出,雖然在大選後短暫出現「川普效應」,但川普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增,導致股市和主要指數開始大幅下跌;投資人不喜歡關稅,更不喜歡不確定性。根據半島電視台,自川普就職日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下跌約7.9%、那斯達克指數(Nasdaq)下跌約12.1%、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下跌約8.9%。
通膨:2.4%
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從上任第一天起就「終結通貨膨脹」。通膨一直是拜登執政時的一大難題,並在2022年6月達到40年來的最高點9%,這主要是受到與新冠疫情相關的供應鏈問題以及烏俄戰爭的影響所致。
然而,在執政百日後,通膨問題仍在。3月份的通膨率降至2.4%,來到近6個月來的最低點,但經濟學家警告說,這個下滑可能只是短暫的,因為預計川普貿易戰將在未來幾個月推高物價。
川普在29日也提到通膨放緩,但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做得不夠好」;川普不滿聯準會遲遲不降息,雖然這麼做可能會刺激經濟,但也會加劇通膨。鮑爾也曾警告,川普大規模徵收關稅可能導致物價上漲、經濟受損。
滿意度:42%
根據NPR最新的民調結果,川普的支持率僅剩42%,低於3月的45%。其中有45%的受訪者認為川普的施政表現「不及格」,對比有23%的人打出「A」(優異)的分數。儘管支持者與反對者對川普的評價有明顯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中間選民也認為川普的表現不及格。從蓋洛普(Gallup)自前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開始追蹤的數據來看,這是80年來第二低的總統執政百日支持率,而誰墊底呢?川普1.0。
根據NPR的民調,川普在第一任期時支持率從未超過44%,在2021年卸任前的支持率更滑落到38%,甚至有近一半的受訪者(47%)認為川普是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之一。相比之下,拜登在執政百日時的支持率有53%,是他上任以來的最高點,而在2025年卸任時的支持率為42%。
無論是關稅(58%不滿)、經濟(55%)、外交(53%)還是移民政策(52%),都有過半民眾表示不贊同。在2024年大選時,川普承諾會壓低物價,但現在有64%的人認為食品價格還是會繼續上漲,對比上個月只有57%的人這麼認為。關稅方面,有57%的受訪者表示這有損美國經濟,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持相反意見,認為川普的政策有助於美國經濟,顯示川普的基本盤仍相當穩固。
2025年4月29日。支持者參加川普於密西根州舉辦的就職百日慶祝集會。(AP)
此外,有54%的受訪者對馬斯克給予負面評價,這比上個月增加4個百分點;同樣地,對政府效率部(DOGE)的整體支持度也只有36%。馬斯克在川普政府中「非官方」角色可能在下個月底結束,屆時他的政府顧問身份將失效,在特斯拉(Tesla)利潤下跌71%的情況下,馬斯克上週也表示他將減少參與DOGE的時間。
2025年3月29日,抗議民眾在加州的特斯拉經銷商外示威,表達對川普和馬斯克的不滿。(美聯社)
川普蜜月期為何結束得這麼快?
在1月的就職典禮上,川普承諾要讓美國迎來「黃金時代」,但風光不到100天,川普就淪為80年來支持率最低的總統。根據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川普在1月底時支持率還有50.5%,反對率44.3%;但現在反對率升到52.4%、支持率則跌到45.3%。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政治中心的康迪克(Kyle Kondik)對此評論:「大動作帶來大反彈。」
《金融時報》指出,雖然總統支持度在第一年下滑是常見的現象,但川普的「蜜月期」明顯比別人都短。像是拜登在任內的前8個月支持率都還算穩定,直到2021年8月阿富汗撤軍混亂、疫情反彈、通膨爆發後才開始走下坡。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川普現在最令人擔憂的數據是經濟表現。雖然他在2024年競選期間曾以經濟議題佔上風,但如今情況卻大翻轉。共和黨策士海伊(Doug Heye)說:「大家去超市會發現東西還是很貴,當然會生氣。而且(川普政府)整體就是一團亂,他當時勝選不是因為這些他現在整天掛在嘴邊的事。」
一些共和黨人擔心國會議員可能會在明年的期中選舉「被懲罰」,因為執政黨在期中選舉通常會失去席次。共和黨策士德佩西歐(Susan Del Percio)說:「當我們看到他失去中間選民、女性選民的支持後,總統本人可能不擔心,但共和黨議員肯定會緊張。」另一名共和黨策士彭季恩(Ron Bonjean)補充:「如果他能證明『說到做到』,那民調還有機會回升。」
《金融時報》指出,尤其在貿易政策方面,川普的表現遭到極大的批評,多數選民認為他花太多時間在關稅上,卻沒有努力降低美國人民的生活成本,而川普承諾的減稅法案也還未過關。德佩西歐說:「大家覺得他搞關稅毫無章法,股市上上下下,他們的退休帳戶有時看起來能支持退休,有時又不行。」康迪克則指出:「川普在經濟方面的支持度甚至比整體表現還糟糕⋯⋯坦白說,這對總統來說很糟糕。」
(相關報導:
媒體真的全都在「黑他」嗎?川普上任剛滿百天,美國三大電視網負面報導竟多達92%
|
更多文章
)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共和黨人對民調不以為意。共和黨策士菲赫里(John Feehery)告訴《金融時報》:「整體來說,我並不擔心。川普當初就承諾要打破常規,這種事本來就會遇到阻力。我不認為共和黨已經開始恐慌。」共和黨民調專家蓋勒(Adam Geller)則批評這些負面數據只是「背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並表示民調經常誤判川普的真實民意。蓋勒表示自己做的內部調查結果對川普比較有利:「公眾看到的那些民調,並不是我們該擔心的事,因為這些民調一次又一次證明,它們無法、也不願意正確反映川普的民意。」